目晕
病证名。其义有二:
①指沿黑睛与白睛交界处出现的灰白色环状混浊。《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五脏六腑之精华,皆上注于目,目为肝之外候。肝藏血,血气不足,则肝虚,致受风邪,风邪搏于精气,故精气聚生于白睛之上,绕于黑睛之际,精彩昏浊,黑白不明审,谓之目晕。”
②指患眼观灯光时有红绿色彩环围绕。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目别无甚病,但见灯视月及隙漏之处,则有碗大一圈环影睛外,其色内青红而外紫绿,绝似日华月晕,故曰目晕。大意水衰不能制火,水火相射,则乖戾之气激而上浮,故能无中生有。……凡人劳极久视,废眠强起,便有此弊,可暂而不可常,须四君合补水宁神立愈。或平气和衷汤进一、二剂亦妙。”本病类今称之虹视现象。应积极治疗。如延误失治,常导致失明。

- 目晕《中医词典》
- 目晕《圣济总录》
- 目晕《目经大成》
- 目疣《审视瑶函》
- 目晕候《诸病源候论》
- 目疣《中医词典》
- 目云障不见《奇方类编》
- 目翳膜(白翳 目KT 目)《针灸资生经》
- 目早晨疼痛《中医词典》
- 目翳膜《普济方·针灸》
- 目札《中医词典》
- 目翳《药症忌宜》
- 目札《审视瑶函》
- 目翳《证治准绳·杂病》
- 目胀《广瘟疫论》
- 目议《一草亭目科全书》
- 目瘴成瞽《奇效简便良方》
- 目痒若虫行症《中医词典》
- 目证《医学集成》
- 目痒秘方《华佗神方》
- 目证《景岳全书》
- 目痒急及赤痛《圣济总录》
- 目证《古今名医汇粹》
- 目痒方四首《外台秘要》
- 目证《明医指掌》
- 目痒《审视瑶函》
- 目症《保婴撮要》
- 目痒《目经大成》
- 目症《幼科折衷》
- 目痒《证治准绳·杂病》
- 目症论治《类证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