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象
诊断学名词。脉动应指的形象。包括频率、节律、充盈度、通畅的情况、动势的和缓、波动的幅度等。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关系密切。如心主血脉,肺朝百脉,脾统血,肝藏血,肾精化血等功能变化,均可导致脉象的改变,故不同的脉象可反映出脏腑气血的生理及病理变化。晋·王叔和《脉经》将脉象总结为二十四种;元·滑寿《诊家枢要》发展为三十种脉象;明·李时珍《濒湖脉学》定为二十七脉;明·李士材《诊家正眼》再增入疾脉,合二十八种脉象。后世多沿用二十八脉。

- 脉象《中医词典》
- 脉象《中医名词词典》
- 脉象《医学从众录》
- 脉相类(二十四首)《医经国小》
- 脉象《诊宗三昧》
- 脉现真脏预断必死二案《一得集》
- 脉象辨病《灵素节注类编》
- 脉弦《医学心悟》
- 脉象大旨《诊家枢要》
- 脉先兆——脉相学《中医疾病预测》
- 脉象吉凶《医门补要》
- 脉先兆的临床意义《中医疾病预测》
- 脉象危候《医学摘粹》
- 脉先兆的理论基础《中医疾病预测》
- 脉象形成的原理《中医诊断学》
- 脉息大数《察病指南》
- 脉象主病《中医名词词典》
- 脉息迟速《伤寒直格》
- 脉象主病《中医词典》
- 脉息(与遗精白浊同)《医学从众录》
- 脉象主病《医学摘粹》
- 脉息《医学从众录》
- 脉象主病《医门补要》
- 脉息《医学从众录》
- 脉形气逆顺《古今医统大全》
- 脉息《医学从众录》
- 脉形状指下秘决第一(二十四种)《脉经》
- 脉息《医学从众录》
- 脉虚厥逆证十七 厥阴十八《伤寒悬解》
- 脉息《医学从众录》
- 脉虚实《备急千金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