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乱第三十四
黄帝曰.经脉十二者.别为五行.分为四时.何失而乱.何得而治.岐伯曰.五行有序.四时有分.相顺则治.相逆则乱.黄帝曰.何谓相顺.岐伯曰.经脉十二者.以应十二月.十二月者.分为四时.四时者.春秋冬夏.其气各异.营卫相随.阴阳已和.清浊不相干.如是则顺之而治.黄帝曰.何谓逆而乱.岐伯曰.清气在阴.浊气在阳.营气循脉.卫气逆行.清浊相干.乱于胸中是谓大 .故气乱于心则烦心密嘿.俯首静伏.乱于肺.则俯仰喘喝.接手以呼.乱于肠胃.则为霍乱.乱于臂胫.则为四厥.乱于头.则为厥逆.头重眩仆.黄帝曰.五乱者.刺之有道乎.岐伯曰.有道以来.有道以去.审知其道.是谓身宝.黄帝曰.善.愿闻其道.岐伯曰.气在于心者.取之手少阴心主之输.气在于肺者.取之手太阴荥.足少阴输.气在于肠胃者.取之足太阴阳明.不下者.取之三里.气在于头者.取之天柱大杼.不知.取足太阳荥输.气在于臂足.取之先去血脉.后取其阳明少阳之荥输.黄帝曰.补泻奈何.岐伯曰.徐入徐出.谓之导气.补泻无形.谓之同精.是非有余不足也.乱气之相逆也.(疾而徐之为泻徐而疾之为补此徐入徐出无分补泻但导其逆气和其精气以其病非有余不足而起于一时之逆乱也)黄帝曰.允平哉道.明乎哉论.请着之玉版.命曰治乱也.
运笔布局与前篇同.通体一气直下.而前后各顿四句.便有曲致.此等文须看炼句之清健.尤看着字之精确有一字松泛.即全体为之懦而不振.

- 五乱《内经评文》
- 五乱《中医词典》
- 五乱刺《针灸素难要旨》
- 五乱《灵枢悬解》
- 五乱之刺《类经》
- 五乱《黄帝内经·灵枢》
- 五轮《中医名词词典》
- 五癃津液别篇《医旨绪余》
- 五轮《中医词典》
- 五癃津液别《内经评文》
- 五轮《目经大成》
- 五癃津液别《类经》
- 五轮八廓大略《银海指南》
- 五癃津液别《黄帝内经·灵枢》
- 五轮八廓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 五癃《中医词典》
- 五轮八廓总论《银海精微》
- 五聋《圣济总录》
- 五轮辨证《中医眼科学》
- 五龙丸《外科传薪集》
- 五轮不可忽论《审视瑶函》
- 五龙散《外科传薪集》
- 五轮定位形图(图缺)《目经大成》
- 五龙丹《救伤秘旨》
- 五轮定位之图《审视瑶函》
- 五瘤《保婴撮要》
- 五轮歌《秘传眼科龙木论》
- 五苓猪苓《医学读书记》
- 五轮歌《秘传眼科龙木论》
- 五苓证一 太阳四十一《伤寒悬解》
- 五轮歌括《审视瑶函》
《内经评文》
- 作者:周学海 朝代:清 年份:公元1896年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卷四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卷八
- 卷九
- 卷十
- 卷十一
- 卷十二
-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