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阴

《中医名词词典》书籍目录

即胃中之津液,又名“胃津”或“胃汁”,是由水谷化生而来的。临床上肺胃热盛容易消耗胃阴,出现发热口干、咽燥、便秘、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状,故从某种意义上讲,胃阴实际上也包括了体内的其他一部份津液。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中医名词词典》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中医名词词典》书籍目录
  1. 胃阴《中医名词词典》
  2. 胃液尿素氮测定诊断幽门杆菌感染《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3. 胃阴《中医词典》
  4. 胃液检查《临床基础检验学》
  5. 胃阴虚《中医词典》
  6. 胃液分泌的调节《生理学》
  7. 胃阴虚(胃阴不足)《中医名词词典》
  8. 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生理学》
  9. 胃痈《中医词典》
  10. 胃液《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11. 胃痈《医宗金鉴》
  12. 胃阳《中医词典》
  13. 胃痈《古今医案按》
  14. 胃阳《中医名词词典》
  15. 胃痈《外科心法要诀》
  16. 胃炎及胃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流行因素分析《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17. 胃痈《外科大成》
  18. 胃炎《病理学》
  19. 胃痈门主方《疡医大全》
  20. 胃炎《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21. 胃痈门主论《疡医大全》
  22. 胃炎《临床营养学》
  23. 胃俞《针灸大成》
  24. 胃血上吐下利《凌临灵方》
  25. 胃俞《中医词典》
  26. 胃血《凌临灵方》
  27. 胃俞《针灸学》
  28. 胃虚作痛《校注医醇剩义》
  29.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自我调养巧治病》
  30. 胃虚脏腑经络皆无所受气而俱病论《脾胃论》
  31. 胃燥《校注医醇剩义》

《中医名词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