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

《中医名词词典》书籍目录

即辛、甘、酸、苦、咸五种。另有淡味,因为它的味道不显者,所以仍称为五味,但实际是六味。味不同,作用也不同。辛味能散能行,如荆芥散风寒,砂仁行气,川芎活血。甘味能补能缓,如黄耆补气,阿胶补血,甘草能缓解挛急。酸味能收能涩,如山茱萸收敛虚汗金樱子遗精五倍子涩肠止久泻。苦味能泻能燥,如黄连泻火大黄泻下通便,苍朮燥湿。咸味能软坚润下,如海藻牡蛎治瘰历,芒硝润下燥结的大便。淡味能渗湿小便,如通草茯苓等。近人认为药味道的不同,与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关,如味辛的多含挥发油,味酸的多含有机酸,味甘的多含醣类,味苦的则可能含生物碱、甘类或苦味质等。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中医名词词典》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中医名词词典》书籍目录
  1. 五味《中医名词词典》
  2. 五味《黄帝内经·灵枢》
  3. 五味《灵枢悬解》
  4. 五位所属《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5. 五味《中医词典》
  6. 五位补泻《古今医统大全》
  7. 五味《吴普本草》
  8. 五痿治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9. 五味《本草蒙筌》
  10. 五痿证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11. 五味《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12. 五痿叙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13. 五味《本草求真》
  14. 五痿汤《医学心悟》
  15. 五味《内经评文》
  16. 五退散《是斋百一选方》
  17. 五味(养生余录 下)《古今医统大全》
  18. 五退散《明目至宝》
  19. 五味草《滇南本草》
  20. 五通丸《外科全生集》
  21. 五味根原《四圣心源》
  22. 五天五运图解《类经图翼》
  23. 五味根原《医学摘粹》
  24. 五天五运图解《灵素节注类编》
  25. 五味过伤《中医词典》
  26. 五体《中医词典》
  27. 五味论《黄帝内经·灵枢》
  28. 五痰《中医词典》
  29. 五味论《灵枢悬解》
  30. 五态之人《中医词典》
  31. 五味论《内经评文》

《中医名词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