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背
痈疽之生于脊背部位的,统称“发背”,属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系火毒内蕴所致。分阴证和阳证两类,阳证又叫“发背痈”或叫“背痈”。阴证又叫“发背疽”。阳证多因感受六淫所引发,起初有一、二个疮头,数天后迅速高肿,大如手掌,甚如碗口,红肿剧痛,伴有高热,烦渴,脉洪数等。阴证多因七情内伤,膏粱厚昧,醇酒炙博,火毒郁积而成。初起疮头如粟,根盘散漫,不甚高肿,色不红活,疼痛稍轻,伴有烦闷,口渴,便秘,尿赤,脉细无力等。数天后疮头甚多,上有脓点,形如莲蓬,故又称“莲蓬发”,或称“蜂窝疽”。疮头脓稠难溃,按之流血,至八、九日,溃头成片,脓腐渐出,很久才能收口。本病由于所发部位不同,而有多种名称,如发于上部的名“上发背”,又叫“脾肚发”;发于中部的名“中发背”,又叫“对心发”;发于下部的名“下发背”,又呻“对脐发”。

- 发背《中医名词词典》
- 发斑证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发背《圣济总录》
- 发斑证《伤寒九十论》
- 发背《景岳全书》
- 发斑战汗合论《温疫论》
- 发背《中医词典》
- 发斑瘾疹风热所乘《医学传心录》
- 发背《备急千金要方》
- 发斑药《儒门事亲》
- 发背《外科十法》
- 发斑十三条《仲景伤寒补亡论》
- 发背《续名医类案》
- 发斑伤寒《中医词典》
- 发背《续名医类案》
- 发斑门(二则)《辨证录》
- 发背《证治准绳·疡医》
- 发斑候(幼幼汇集 下)《古今医统大全》
- 发背《丁甘仁医案》
- 发斑歌《伤寒百证歌》
- 发背《立斋外科发挥》
- 发斑方《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 发背《外科全生集》
- 发斑第九十五问《婴童百问》
- 发背(对心发 肾俞发 搭背 手发 足发)《医学心悟》
- 发斑部《本草易读》
- 发背(痈疽 疡 余见痔漏)《针灸资生经》
- 发斑(伤寒门 下)《古今医统大全》
- 发背初起《奇效简便良方》
- 发斑《盘珠集胎产症治》
- 发背搭手论治《类证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