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坏病

《伤寒恒论》书籍目录

计二法(据舒本校补)

一、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针炙的一种方法,用针针于一定穴位,以艾裹针体而蒸烧之,以冀发汗。),仍不解者,此为坏病(因治疗错误致病情发生恶化,证候变乱,而不能称其名者。)桂枝不中(就是不中用的意思。)〔之〕也。(现)〔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原文16前段

【郑论】 按太阳证,既经汗、吐、下、温针,治皆不愈,总其未得病之源委而误用之也,仍究察其何逆,而随机治之,然亦不得为之真坏证也。

【阐释】 太阳证,既经汗、吐、下、温针的治疗,病仍未解,原因是治法不当,使病情变化,成了坏病。郑氏曰:“仍究察何逆,而随机治之”。假如发汗、温针亡阳,则有脉微身寒之变,宜桂枝加附子汤。吐伤中气,气逆脉促者,宜生姜半夏汤。下之而寒水下陷,利遂不止,脉濡滑者,宜四逆理中辈。此即原文随证治之之义矣。

二、〔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鞕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原文 266、267

【郑论】 按太阳之邪不解,应当传入阳明,何得越位而转入少阳也?然太阳寒水之气,亦许结于胁下鞕满,如此而言。亦可谓转属少阳也。迨至干呕不欲食,往来寒热,少阳之本证具也,未经吐、下,可与小柴胡汤以和解之,若已经汗、吐、下,温针而见谵语,未见柴胡证,似从谵语法治之,亦不得尽目之为坏病也。学者又当于临证时,细细求之可也。

【阐释】 本条前段提出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既具少阳主证,脉虽沉紧与证不符,当舍脉从证,可与小柴胡汤治疗。后段则述及少阳病误治的变证及救误的原则,郑氏曰:“亦不得尽目之为坏病也,当于临证时,细细求之可也”。总之误用汗、吐、下、温针,非病胃燥,即为血热。胃燥之证,轻则小承气,重则调胃承气,最重则为大承气。血热之证。轻则刺期门,重则桃核承气,尤重者抵当汤,随证施治可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伤寒恒论》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伤寒恒论》书籍目录
  1. 伤寒坏病《伤寒恒论》
  2. 伤寒狐惑候《诸病源候论》
  3. 伤寒坏病《圣济总录》
  4. 伤寒狐惑病方四首《外台秘要》
  5. 伤寒坏症《奇方类编》
  6. 伤寒狐惑《圣济总录》
  7. 伤寒黄兼痧《痧胀玉衡》
  8. 伤寒候(幼幼汇集 上)《古今医统大全》
  9. 伤寒哕候《诸病源候论》
  10. 伤寒候《诸病源候论》
  11. 伤寒霍乱《圣济总录》
  12. 伤寒候《诸病源候论》
  13. 伤寒霍乱《中医词典》
  14. 伤寒候《诸病源候论》
  15. 伤寒霍乱《冯氏锦囊秘录》
  16. 伤寒后余热《圣济总录》
  17. 伤寒霍乱《伤寒六书》
  18. 伤寒后余毒攻眼《圣济总录》
  19. 伤寒极热《儒门事亲》
  20. 伤寒后腰脚疼痛《圣济总录》
  21. 伤寒即伤藏《思考中医》
  22. 伤寒后眼症《眼科阐微》
  23. 伤寒急取汗五十八法《针灸神书》
  24. 伤寒后咽喉闭塞不通《圣济总录》
  25. 伤寒悸候《诸病源候论》
  26. 伤寒后虚羸《圣济总录》
  27. 伤寒挟实壮热候《诸病源候论》
  28. 伤寒后虚烦《圣济总录》
  29. 伤寒家秘的本卷之二《伤寒六书》
  30. 伤寒后宿食不消《圣济总录》
  31. 伤寒夹惊变惊《冯氏锦囊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