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红细胞计数
[原理]用等渗稀释将血液稀释一定脱当选后,滴入血细胞计数盘,然后于显微镜下,计数一定范围内的红细胞数,经过换算即可求得每升积压液中红细胞数。传统的红细胞稀释是Hayem液,由氯化钠、结晶硫酸钠、氯化高汞溶于蒸馏水制成,其中氯化钠的作用是调节渗透压,硫酸钠可提高比密防止细胞粘边,氧化高汞为防腐剂,本试剂的主要缺点是如遇高球蛋白血症患者,由于球蛋白沉淀使红细胞容易凝结。近来,甲醇枸椽酸盐稀释液和到广泛应用,此液优点在于配制简单,红细胞不凝集,并在稀释小时后仍然介质正常的圆盘形,急诊时,普通生理盐水或加1%甲醛的生进盐水液均可体红细胞稀释使用。
[参考值] 成年男性:(4.0~5.5)×1012/L
成年女性:(3.5~5.0)×1012/L
初生儿:(6.0~7.0)×1012/L
[临床意义]
1.生理变化
(1)年龄与性别的差异:初生儿由于在母体内以弥漫方式从母体血液获得氧气,通常处于生理性缺氧状态,故红细胞明显增高,但在出生2周后就逐渐下降。男性儿童在6-7岁时最低,随着年龄增大而逐渐上升,到25-30岁时达高峰,30岁后随年龄的逐渐下降,直到60岁时尚未停止。在女性儿童也随年龄增大逐渐增长,到13-15岁时达最高值,而后帽于月经、内分泌等因素影响逐渐下降,到21-35岁维持最低水平后又逐渐升高与男性水平相近(图2-1)
图(2-1)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生理变化曲线
男女两性的红细胞计数在15-40岁期间差别明显,主要可能与在此期间,男性雄性激素水平较高,而睾丸酮有肿进红细胞造血作用有关。
(2)精神因素:感情冲动、兴奋、恐惧 、冷水浴刺激均可使肾上腺素增多,导致红细胞暂时增多。
(3)剧烈的体力劳动:主要因劳动时氧需要量增加所致的相对乏氧等引起,一般成有要安静时每分钟全身耗氧0.3-0.4L肌肉运动时可增加到2-2.5L,最高可达到来-4.5L此时由于红细胞生成素生成增加而骨髓加速释放红细胞,导致红细胞增多。
(4)当气压低时,因缺氧刺激,红细胞可代偿性增生。高山地区居民和登山运动员红细胞数均高于正常,乃因大气稀薄、氧分压低,人体接受了缺氧的刺激后,血浆中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升高,引起骨髓产生更多的红细胞所致。
(5)妊娠中、后期,为适应胎盘循环的需要,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孕妇的血浆容量明显增加而引起血液稀释;6个月—2岁的婴幼儿由于生长发育迅速所致的造血原料相对不足;某些老年人造血功能明显减退等均可导致红细胞减少,统称为生理性贫血。
2.病理变化
(1)增多:常见者有三类:①相对性增多: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中有形成分也相对地有所增加,为一种暂时性假象,多见于脱水血浓缩时。可因连续呕吐、严重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烧伤或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长期不能进食等原因而引起。②绝对性增多:慢性肺心病、某种肿瘤及某些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如法乐四联症)影响气体交换时,红细胞数明显增高。③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系原央不明的造血系统增殖性疾病,由于本病多同时有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增多,故目前认为由多能造血干细胞受累所致。
(2)减少:由于各种病因导致周围血红细胞减少,即病理性贫血。按病因可将贫血分成造血不良、红细胞过度破坏和失血三大类,其主要临床类型及形态学分类的关系将在第三节中阐述。贫血的病因学分类见表2-1
表2-1 贫血的发病机制和形态学分类
发病机制分类 | 主要临床类型 | 形态学分类 | |
造 血 不 良 红 细 胞 生 成 减 少 | 1.造血干细胞和造血微环境的损害 | 再生障碍性贫血 | 正常红细胞型 |
2.红系宜细胞、幼红细胞或红细胞生成素的免疫性破坏 | 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 正常红细胞型 | |
3.骨髓被异常细胞或组织所浸润 | 骨髓病性贫血 | 正常红细胞型 | |
4.脱氧核糖酸合成障碍 | 巨幼细胞性贫血(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 | 大红细胞型 | |
5.红细胞生成素合成障碍 | 慢性疾病(炎症性)贫血 | 大红细胞型 | |
血 红 蛋 白 减 少 | 1.正铁血红素合成障碍 | 缺铁性贫血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铅中毒性贫血 | 小红细胞低色素型 |
2.珠蛋白合成障碍 |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β或α型) 镰形细胞性贫血 血红蛋白C、D、E病等 | 小红细胞低色素型 | |
红 细 胞 过 度 破 坏 红 细 胞 内 异 常 | 1.红细胞膜的缺陷 |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 口形红细胞增多症 棘形红细胞增多症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 正常红细胞型 |
2.红细胞酶的缺陷 | 无氧糖酵解途径红细胞酶向导陷所致溶血性 贫血如丙酮酸激酶缺陷等 缺乏磷酸戊糖旁路或谷胱甘肽代谢所需酶 变异的溶血性贫血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 酶变异等 | 正常红细胞型 | |
3.珠蛋白肽链量改变及分子结构变异 | (同珠蛋白合成障碍) | 小红细胞低色素型 | |
红 细 胞 过 度 破 坏 红 细 胞 外 异 常 | 1.红细胞被血清中抗体或补体所影响 | 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药物诱发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血型不合输血后溶血 新生儿同种免疫溶血病 | 正常红细胞型 |
2.机械性损伤 | 创伤性心原性溶血性贫血 微备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行军性血红蛋白尿 | 正常红细胞型 | |
3.化学、物理及生物因素 | 化学毒物及药物引起溶血,大面积烧伤、毒中毒、感染引起溶血、溶血性蛇毒 | 正常红细胞型 | |
4.脾脏内阻留 | 脾功能亢进 | 正常红细胞型 | |
失 血 | 1.急性失血 | 急性失血后贫血 | 正常红细胞型 |
2.慢性失血(同缺铁性贫血) | 小红细胞低色素型 |

- 红细胞计数《临床基础检验学》
- 红细胞机械性损伤引起的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病理生理学》
- 红细胞免疫功能种种《免疫与健康》
- 红细胞的破坏《生理学》
- 红细胞免疫异常的有关疾病《免疫与健康》
- 红细胞的机械性破坏《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红细胞平均厚度《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红细胞沉降率《临床基础检验学》
- 红细胞平均体积《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红细胞比积测定和红细胞平均指数的计算《临床基础检验学》
-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症《百病自测》
-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红细胞《组织学与胚胎学》
- 红细胞平均直径《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红细胞《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红细胞平均直径和红细胞直径曲线测定《临床基础检验学》
- 红痿舌《中医词典》
- 红细胞破坏增加《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红丸子《瘴疟指南》
-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红丸子《仁术便览》
- 红细胞生成减少《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红丸子《医方考》
- 红细胞生成素《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红丸子《医方考》
- 红细胞生成素《药理学》
- 红丸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症《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红丸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红细胞生理《生理学》
《临床基础检验学》
- 绪言
- 第一篇 血液学检查
- 第一章 一般性操作技术
- 第二章 血液一般检查
- 第一节 红细胞检查
- 第二节 白细胞检查
- 第三节 仪器法血细胞检查
- 第三章 血栓与止血的一般检查
- 第一节 止血与凝血机制
- 第二节 血栓与止血的常用筛选试验
- 第四章 血型与输血
- 第二篇 尿液检查
- 第五章 尿液理学检查
- 第六章 尿液化学检查
- 第七章 尿沉渣检查
- 第八章 干化学尿液分析仪
- 第九章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查
- 第三篇 排泄物和分泌物检查
- 第十章 粪便检查
- 第十一章 精液和前列腺液检查
- 第十二章 阴道分泌物检查
- 第十三章 痰液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
- 第十四章 其他体液检查
- 第四篇 体腔液检查
- 第十五章 脑脊液检查
- 第十六章 浆膜腔穿刺液及关节腔穿刺液检查
- 第十七章 胃液和十二指肠液检查
- 第十八章 羊水检查
- 第五篇 脱落细胞检查
- 第十九章 脱落细胞检查基本知识
- 第一节 正常脱落细胞形态
- 第二节 炎症增生的脱落细胞
- 第三节 肿瘤脱落细胞的形态特征
- 第二十章 脱落细胞检查技术
- 第一节 标本采集和涂片制作方法
- 第二节 涂片的观察与诊断
- 第二十一章 各系统脱落细胞检查
- 第二十二章 细针吸取细胞学
- 第六篇 实验室质量保证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