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友松

《先哲医话》书籍目录

友松胸宇洒落,以旷世之才,授闽医之传,善得法外之法。故治术别开生面,自有神识迢迈,触手生春之妙矣。

友松尝善象胥学,又从禅僧化林学仲景奥旨,就戴曼公得《内经》、本草精蕴,既而谓皇朝医风亦不可不研,乃师小仓医员原长庵(冈本玄治高弟),遂大成其业。

虚劳有直肠疼痛大便难,或发漏者,此皆系肺大肠损伤,为难治。(常屡诊虚劳者,发此证颇多,而百无一治。古云肺与大肠为表里,理或然。)敛血品以牡丹皮荆芥蒲黄各炒黑为奇。(本邦妇人套药皆炒黑为用,即此意。)

阪本人年五十所,郁郁不对人,饮食减少,颇如劳瘵。先与补中益气汤,后以九味清脾加葳蕤得愈。凡开达肝脾之郁塞,无若清脾汤。若逢肝脾郁塞,以认此汤主治为要。

一妇人三年不语,一月内或一二言耳。乃以为脱营类,与人参养荣汤,易裘葛而愈。

盗汗不止者,九味清脾汤加地骨、鳖甲椒目奇效,当归六黄,加地骨、防风桂枝黑姜椒目亦效。椒目能敛汗,古人尝论之,今忘其出典。(香川修德药选论椒目效最详,悉宜参考。)

一男子得病,其证类膈噎。友松诊之,以为心脾肾气不足,胸膈无润泽,故食饮不能下。与八味丸料,加蒌仁、贝母陈皮缩砂,兼用金匮大半夏汤。(参五分至一钱,时用参附汤。)

霉毒头痛久不愈者,柘榴皮酒煎服忽差。盖此证医误以风药发之,故柘榴皮涩之则愈也。先醒斋头风神方亦效。(土茯苓四两,金银花三钱,蔓荆子一钱,玄参八分,防风一钱,天麻一钱,辛荑花五分,黑豆四十九粒,灯心草二十根,芽茶五钱,河水井水各一钟半,煎一钟服。)

某生胸下上脘边突出,气急烦闷,与异效散加椒目愈。又目疮,(俗称女波津古一名女保者。)用升麻葛根汤加椒目效。

友松以养荣汤左归丸料,治虚羸,专视十指爪甲血潮之多少为消息。盖辨血色之好恶在爪甲,不可不知。(老医传云∶诊脉毕,宜以指按病者爪。按之白放之红者吉,虽久病可治。

放之红不复者,虽顿病甚凶。香川修德行医言,亦载辨爪法宜考。)

呕吐膈噎食不下者,半夏浓朴汤,加海浮石枯矾效。

乳肿属气滞。乳汁不通者,四物,加王不留行穿山甲效。

霉毒为残害者,主小柴胡汤,随证加减多验。(按医纲小柴胡汤草龙胆黄连胡黄连,治旧下疳疮。忽头痛发热自汗,撮要小柴胡大枣生姜,加山栀龙胆草当归芍药

治肝经热毒下注,便毒肿痛,一切疮疡,或风毒恶核瘰 ,此类颇多,宜考。和田东郭曰∶凡霉毒有热者,先不解其热则不愈,此即用小柴胡汤之旨。)

土佐翁(谓长泽道寿。)隐栖西山,一日诊京师商人疽曰∶宜日服人参五钱。后五日诊曰∶未见参效,恐不治。病家告实曰∶服参一日不过二钱五分。翁曰∶贱命重财,无益矣。苟欲生则服参,宜今日五钱,明日六钱,又明日七钱,渐次相进。商如其言,七日病果愈。友松曰∶用参将息适宜,可谓得补托之真诀矣。

土佐翁着《医方口诀集》,三日而成。有马氏凉及手写《证治准绳》全帙,以谙记其卓识,笃志可并称。

治头痛,薄荷、石菖、葛粉川芎白芷五味细研,蜜炼服效。平常患头风者尤妙。

杂着化痰丸如白刀豆,以治痰妙。风痰结心包健忘者,无不效。一僧疫后患此证,服之速愈。

过服石膏下血者,补中益气汤肉桂干姜效。

妇人下部水肿,或小便不利者,枯矾细研,以涂涌泉穴及指头,则尿利肿消。

痘疮以日数证候变者,其理与伤寒传经同属疫气故也。宜知元气旺衰,邪势剧易为要。若徒执黄 、当归人参终始疗之者,不足与论也。(按隋唐医书皆以痘属疫,迨宋元胎毒说起,其理遂晦,先生特阐之,可谓卓见矣)。

疫证舌上白胎者,热入腑也。赤烂干燥者,热入脏也。张氏舌鉴论之为确。

张景岳制人参胡椒汤,为有深旨。凡极虚者,附子反走散元气。故与附子则脉却伏结,不可无此汤之设也。

一妇人喜唾,数日不止。医以为虫积或虚冷,治之无效。余以为郁,与正气天香汤,速愈。(疫后喜唾不了了者,一老医与大柴胡汤速效,是亦属郁者。)

《准绳》伤寒门伤寒类伤寒辨,学人宜熟读谙记,使门人各书写一通。

妇化医某始疗病,每服药重七八钱,甘草分两尤多而无效,人皆以为庸工。某曰∶吾过矣,国人比之于唐山腹力颇弱,故不能中肯綮。便减其分量,杀甘味以为之,无不百中也。

治病必求其本,乃往圣之模范。随证而施药,是后学之应用。及治四时伤寒,各随其类,岂可局于区区论说哉!(医家宜当之羹墙。)

明太祖论徐达曰∶更涉世故则智明,久历患难则虑周,吾业最为然。(以救己之心,推以救人,所谓现身说法。诚千古不磨之论。)

夏布政字正夫,未尝以淹屈降志,尝曰∶君子有三惜,此生不学一可惜,此日虚过二可惜,此身一败三可惜。余续之曰∶有善不作四可惜,有过不改五可惜,老来怨天更可惜。

《骨空论》曰∶厉风者,素刺其肿上已,刺以锐针,针共按处出其恶气,肿然乃止。常食方食,无食他食,按常食以下八字,为治难病之妙诀,不止厉风。故余一生以为治病药食之准则矣。又按张氏注云∶食得其法,谓之方食;无食他食,忌动风发毒等物也。此说未是,方食即谓方宜惯食之物,他食即谓所不常食之物。言食膏粱之人,试以淡泊则恶;茹藜藿之人,试以美食则伤食,不唯却其病,反生他病。

东垣《辨惑论》当为一卷,今别有二卷者,恐系后人之手,何则?举补中益气以至暑伤胃气,即说正月以下三四月治法。肺以下至脾胃虚,即说五六月治法,下之至内伤辨,皆属九月以至十二月之治法。一意到底,不可为二卷者昭然。

李氏辨内外疑似证最精矣。且如气少气盛辨,益于后学不为鲜。然至内外相兼者,李氏说未为尽,宜涉猎古人书以补其阙。

下元虚损,精气枯槁,人外感风寒,颇似温疫者,或宜先补虚,或宜先发邪,或宜补泻相兼。此际医最可苦心处,固非笔墨之所尽焉。

《医药纲目》别为一家,与他书体裁自异。钱氏论小儿亦自一派,据之不为可,不据亦不为可。(拙轩曰∶有明一代医书之多,汗牛不啻。所谓类比 者居多,戴复庵、吴有性、陈实功之外,仅仅数家耳。《医学纲目》亦庸中之佼佼者,此言有味。钱仲阳之于哑科,颇为大家,然见为一派,真是有识之言。)

疗伤寒知去路来路为要,或表入里,或阳转阴,或前在某位,后进某位,或始终一位。

审之以处方,思过半矣。喻昌曾辨之,可就见焉。

余常主实学示子弟曰∶经络脉说不可不知,而深拘之则反失于实用,学人固不可无取舍之见。

余不喜讲说,唯正月初八祭神农氏,使门人讲《上古天真论》耳。(其说曰∶听讲义鲜益其效,不若熟讲百遍,盖在心悟。此可以为世医信耳不信目之戒。)

余晚年读本草日夜不释手,故其用药虽一味无赘品。

余疗南源悦山高泉诸僧,皆用大剂何者?西土人比之本邦颇浓肠强胃,非轻品所敌。风土人物之异,不可不知。(西土医诊病直记其药按以与病者,病者购之于药铺以服之,故其品剂量适,正与邦医轻剂射利者迥异。)

甘麦大枣汤,治产后似邪祟者奇效。(按∶所谓如有神灵者也。)

伤寒壮热烦渴,小便赤,不大便七八日,舌燥目赤,时闭乍开,仅啜粥汁耳。一医与清心温胆汤香附,加辰砂淡竹叶、而谵语益剧,脉伏不应。因与白虎汤黄连解毒汤,诸证自若。乃煎人参三钱,黑姜一钱,兼服之脱然愈。(按∶此与吴有性承气加人参合辙。)

建中汤入口则痛乍止者,甘以缓急也。甘草粉蜜汤治心痛,其旨颇同。膈噎服蜂蜜,一旦纳食亦同意。大半夏汤之于蜜,不过此意矣。

张仲景一书,炳如日星,亘千古不可磨灭,熟读者知其意。(当时医多读《素》、《难》不读《伤寒论》,故发此言,以示为万世理道之神书,救人之秘典也。)

《内经》终始一言以蔽之曰∶亢则害,承乃制。(经云∶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者,流散无穷。可谓真知其要者。)

东垣本于《内经》阳气清净则四维收之意,制补中益气汤,深得经旨矣。在本邦土佐道寿善研究其意,故治脾胃手段最长矣。

罗氏曰∶七分内伤,三分外伤者不治,是善得李氏之意者。

治疗之法,先泻后补为易,先补后泻为难。

丹溪斥《局方》者系救时弊,门人戴氏专用《局方》,其意可知矣。

古林见宜疗纪州熊野山中农夫水肿,服药良久无效。因加青芋于方中,又以之为朝夕餐而病愈。盖其人生于山中,以此物为常食。而偶出于浪华请药于众医,禁忌亦随严。故脾胃失常度,药力不能达,是以施方宜之术也。

咽喉痛颊肿及呕哕者,小柴胡汤连翘各等分服之效。

水气不论新久,欲持脉不能遽举手,或欲按足跗不能伸脚而微喘者,死证也。肿气一旦减乍复者,亦不治。

淋疾与五苓、平胃、泻肝诸汤。茎中涩痛甚者,补中益气汤加蒲黄(大)、五灵脂、金银花效。(按∶内注下疳远年不愈者,与此汤亦效。)

常诲初学用零纸书古人医案,各处其方,以得其当为上等。

凡方证虽相对,分量有不过及,则不能奏效。故葛可久损伤病论大黄多少至密矣。况如中气卒厥之于人参,阴虚之于龟板,其多少不可不最密矣。

友松治肿胀用补气养血汤,十愈七八,盖此方不用利水品,而肿胀难治者,间奏大效。

其意在专治胀也。

一医生读喻氏《寓意草》,友松闻之曰∶喻氏之书不无益,然以之为治疗之模范,恐为下工。

呕逆诸治无效者,及诸呕吐不能服药者,与旋复代赭石汤效。盖此方人参、代赭相伍为妙用也。如白通加猪胆汁汤,其妙亦在附子猪胆相伍也。

闽人化林老汉传治眼暗失明,用鸢首霜,此理高上可玩味。

摄津池田有一奇病,其证两脚酸疼,渐肌肉削小难屈伸,遂成痿,俗名曰池田病。此病他人间患之,而皆受之于池田云,友松与独参汤愈。

八味丸为转胞之套剂,而服法非逐次增分量则无效。此即益水源之意,宜三钱至八钱为妙。

小剂药量时不无效,《医学正传》有其说,汪认庵亦论之。

积气气郁,或夜中发热等病。有发止者,详其由有患疟者,虽数年后兼用阴疟丸。则奇中焉。

闽人传治贫窭消渴,水中腐木一味为散服。又治头风,鸢头霜烧酒服。友松治一武弁两眼旋动,与鸢头灰。盖扩充此意云。

凡用滋补滋阴药,方中无陈皮半夏木香砂仁等,则不能达药气,此理尤不可阙。

(按古人黄 建中汤加半夏者,即此意。)

方者法也,如毁旧屋而建新屋,故使方而不使于方为要。假令如以中风方治咳嗽是使方也,若以风药治风,以咳药治咳,是不使于方也,况索病根而治之,诸证不治而自治,乃上乘法。

下部肿与防己茯苓汤,上部肿与茯苓补心汤,并奏效。妇人肿气多属血分,防己能入血分,故多效。若属气分者,茯苓泽泻为主。若男妇阴虚为肿者,六味地黄丸加附子、防己苍术效。又肿病元气实者,大承气汤为丸用之效。

《证治要诀》为必读之书也,如藿香正气散木香以为一方之类,其意尤可称。江州坚田村北村道卜者,年可六十,患中风,京医几岛氏疗之无效,因延余。余诊曰∶欲速愈,则后三年必再发,以至不治,若不欲速愈,则十五六年当延其寿,二者请选之。病者曰∶荏苒弥年,何堪其久,愿速愈以谢朋友。乃作异功散,加乌药白芷青皮与之,服五十贴全愈。后三年果如其言。门人矢岛安节问缓治之方。曰∶十全大补汤为得焉。

友松在北村氏家隐几而坐,一女子将请诊。请诊,望见叱之曰∶汝妒心溢面,可深恶。

女子赧然谢服。因语曰∶汝神彩甚病矣,苟有悔心,余善疗之,即与药而愈。盖此女嫉妒多年,夜则穿户窥隙,颇如狂人。而友松一见洞视,人服其技云。

阪阳老医问起死回生之方。答曰∶方无灵,唯求其本耳不言其他。

凡病虚实难辨,补泻难决者,能察其脉证,审脉可据,与证可执。而从其确者,则治法庶无愆矣。

江州北村左太夫虚羸不食,一日气息淹淹将绝。急延林市之进诊曰∶血脉衰弱不绝如缕,庶几万一耳,乃作剂。仅用人参一分,龙眼肉一个,众皆危之。翌朝来诊曰∶证候如前,而毛窍稍塞,肌肤少和,是脾气旺肺之机,乃可望生。因倍人参、龙眼肉与之,果愈。友松闻之叹赏曰∶极虚者投大剂纯补,譬如灯火将灭急灌油,不减何俟。林氏可谓得补法之蕴矣。

浪华菱屋素闲,年六十余,形羸不食。其初得之于伤食,诸医治以香砂六君子汤七味白术散,无效。友松与异效散加汉当归,三二贴而愈。又金田铺某女不欲谷食,唯食他物,诸治无效。乃与四物汤,加人参、白术橘皮而愈。门人问其故,曰∶脾胃血液虚则枯燥不能食。

汉归味甘,能益脾中之血,是以为进食之剂也。经曰∶手得血而能摄,足得血而能行,肝得血而能视,据之则肝云云下当补胃得血而能食一句。

大七气汤治妇人久咳不止,其意可味。

瘫痪经年者,一旦忽然手足动,目睛爽,即急变候。

久病及大虚人,尺肉脱者,及指头不能急屈者,多不治。(片仓鹤陵曰∶凡病患肌肉柴瘠者,手腕后肉脱而形匾,医握其中央指头将相合者,不问何病为死候也。虽饮食如故,此游魂之假息耳。劳瘵之病,累月后必见此候。唯伤寒痢疾香港脚后有此候者,往往愈,盖本于此。

《脉要》旨在颐生微论,不可他求,唯本草揭脉处亦可并读。

痢疾呕哕诸药不入口者,黄连一味小剂服之,药食共得下后见蛔证,因前方合大七气汤与之,此法本于薛氏治太宜人案。

友松所着《医方口诀集》,纂言方考等首书。读之深知学术富瞻,游刃有余。独至北山医案,徒摹仿古人,局守法度,终乏高逸之气。学人读之可,不读亦可矣。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先哲医话》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先哲医话》书籍目录
  1. 北山友松《先哲医话》
  2. 北山黄公《中医词典》
  3. 北条参《中药炮制》
  4. 北沙参《药性切用》
  5. 北亭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6. 北沙参《本草撮要》
  7. 北庭丹《外科传薪集》
  8. 北沙参《本草分经》
  9. 北五味《本草害利》
  10. 北沙参《得配本草》
  11. 北五味《本草害利》
  12. 北沙参《本草从新》
  13. 北五味《药性切用》
  14. 北沙参《药笼小品》
  15. 北细辛《药性切用》
  16. 北梨甘蔗《医方考》
  17. 北荇草《千金翼方》
  18. 北海林先生题喻嘉言疫论序《温热暑疫全书》
  19. 北荇华《新修本草》
  20. 北方香港脚治验《卫生宝鉴》
  21. 北荇华《名医别录》
  22. 北方下疰香港脚论《卫生宝鉴》
  23. 北旋式《诸病主病诗》
  24. 北方少数民族医学的发展《中国医学通史》
  25. 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医教育《中国医学通史》
  26. 北豆根《中药炮制》
  27. 北洋政府时期医学教育《中国医学通史》
  28. 北地太守酒《备急千金要方》
  29. 贝薄茶《茶饮保健》
  30. 悲中《中医词典》
  31. 贝齿《雷公炮炙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