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膺部第二行(左右凡一十二穴)
1. 府∶二穴在巨骨下,璇玑傍各二寸陷中,仰而取之,足少阴脉气所发。治咳逆上喘,呕吐胸满,不得饮食。可灸五壮,针入三分。
2.或中∶二穴在 府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足少阴脉气所发。治胸胁支满,咳逆喘不能食饮。针入四分,可灸五壮。
3.神藏∶二穴在或中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足少阴脉气所发。治胸胁支满,咳逆喘不得息,呕吐胸满不嗜食。可灸五壮,针入三分。
4.灵墟∶二穴在神藏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足少阴脉气所发。治胸胁支满,痛引胸不得息,咳逆呕吐,胸满不嗜食。针入三分,可灸五壮。
5.神封∶二穴在灵墟下一寸六分,仰而取之,足少阴脉气所发。治胸满不得息,咳逆,乳痈,洒淅恶寒。可灸五壮,针入三分。
6.步郎∶二穴在神封下一寸六分陷中,仰而取之,足少阴脉气所发。治胸胁支满,鼻塞不通,呼吸少气,喘息,不得举臂。针入三分,可灸五壮。

- 膺部第二行(左右凡一十二穴)《金针秘传》
- 膺(膺中、臆)《中医名词词典》
- 膺部第三行(左右凡一十二穴)《金针秘传》
- 膺《中医词典》
- 膺部第四行(左右凡一十二穴)《金针秘传》
- 鹦鹉热衣原体《医学微生物学》
- 膺部二行左右十二穴《针灸大全》
- 鹦鹉热《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膺部三行左右十二穴《针灸大全》
- 樱桃痔《外科十三方考》
- 膺部四行十二穴《针灸大全》
- 樱桃痔《中医词典》
- 膺部中行(凡七穴)《金针秘传》
- 樱桃煎《饮膳正要》
- 膺部中行七穴《针灸大全》
- 樱桃〈热〉《食疗本草》
- 膺窗《针灸大成》
- 樱桃《滇南本草》
- 膺窗《中医词典》
- 樱桃《名医别录》
- 膺窗《针灸学》
- 樱桃《本经逢原》
- 膺痛《普济方·针灸》
- 樱桃《证类本草》
- 膺痛《针灸资生经》
- 樱桃《医学入门》
- 膺俞《中医词典》
- 樱桃《饮食须知》
- 膺俞部中行七穴《针灸资生经》
- 樱桃《本草衍义》
- 膺俞第二行左右十二穴《针灸资生经》
《金针秘传》
- 作者:? 朝代:? 年份:?
- 一、论针灸学之渊源及真传之难得
- 二、医经录要
- (一)《灵枢·经脉》篇
- (二)《灵枢·本输》篇
- (三)《灵枢·九针十二原》篇
- (四)《灵枢·小针解》
- (五)《灵枢·营气》篇
- (六)《灵枢·营卫生会》篇
- (七)《素问·离合真邪论》篇
- (八)《素问·刺要论》篇
- (九)《素问·刺齐论》篇
- (十)《素问·刺禁论》篇
- (十一)《素问·刺志论》篇
- (十二)《素问·针解》篇
- (十三)《难经》录要
- 三、骨度尺寸图说(图缺)
- 四、经脉孔穴起止图说
- 五、周身孔穴总图(图缺)
- 六、十二经孔穴图及歌括
- (一)手太阴肺经穴图及歌括
- (二)手阳明大肠经穴图及歌括
- (三)足阳明胃经穴图及歌括
- (四)足太阴脾经穴图及歌括
- (五)手少阴心经穴图及歌括
- (六)手太阳小肠经穴图及歌括
- (七)足太阳膀胱经穴图及歌括
- (八)足少阴肾经穴图及歌括
- (九)手厥阴心包络经穴图及歌括
- (十)手少阳三焦经穴图及歌括
- (十一)足少阳胆经穴图及歌括
- (十二)足厥阴肝经穴图及歌括
- 七、奇经八脉孔穴图说及歌括
- (一)奇经八脉总说
- (二)奇经八脉总歌
- (三)任脉穴图(图缺)(二十四穴)
- (四)任脉穴歌
- (五)督脉穴图(图缺)(二十七穴)
- (六)督脉穴歌
- (七)冲脉穴图(图缺)(十一穴)
- (八)冲脉穴歌
- (九)阳跷脉穴图(图缺)(十一穴)
- (十)阳跷脉穴歌
- (十一)阴跷脉穴图(图缺)(三穴)
- (十二)阴跷脉穴歌
- (十三)阳维脉穴图(图缺)(十七穴)
- (十四)阳维脉穴歌
- (十五)阴维脉穴图(图缺)(七穴)
- (十六)阴维脉穴歌
- (十七)带脉穴图(图缺)(六穴)
- (十八)带脉穴歌
- 八、针法秘传
- 九、十二经四肢各穴分经主治病症(此即十二经井荥俞经合各穴之主治也)
- (一)手太阴肺经(左右手及臂凡一十八穴)
- (二)手阳明大肠经(左右手及臂凡二十八穴)
- (三)手少阴心经(左右手及臂凡一十八穴)
- (四)手太阳小肠经(左右及臂凡一十六穴)
- (五)手厥阴心主脉(左右手及臂凡一十六穴〕
- (六)手少阳三焦经(左右手及臂凡二十四穴)
- (七)足厥阴肝经(左右足及股凡二十二穴)
- (八)足少阳胆经(左右足及股凡二十八穴)
- (九)足太阴脾经(左右足及股凡二十二穴)
- (十)足阳明胃经(左右及股凡三十穴)
- (十一)足少阴肾经(左右足及股凡二十穴)
- (十二)足太阳膀胱经(左右足凡三十六穴)
- 十、头面偃伏正侧各部各经穴主治病症
- (一)偃伏头部中行(凡一十穴)
- (二)偃伏头部第二行(左右凡一十四穴)
- (三)偃伏头部第三行(左右凡一十二穴)
- (四)侧头部(左右凡二十六穴)
- (七)正面部第三行(左右凡一十穴)
- (八)正面部第四行(左右凡八穴)
- (九)侧面部(左右凡一十六穴)
- 十一、肩膊背各部各经穴主治病症
- 十二、侧颈项膺侧腋各部各经穴主治病症
- 十三、腹部及侧胁各经穴主治病症
- 十四、或问
- 十五、针验摘录
- (一)头风
- (二)阳痿
- (三)中风
- (四)臂痛
- (五)手麻
- (六)盲肠炎
- (七)中风
- (八)肠癖
- (九)脚面毒瘀
- (十)肩背痛
- (十一)胸痛
- (十二)子宫岩
- (十三)肾不纳气
- (十四)臂痛
- (十五)心痒
- (十六)腰痛
- (十七)膈食
- (十八)胃病
- (十九)蛇蛊
- (二十)干血
- (二十一)死脉
- (二十二)小肠气
- (二十三)齿痛
- (二十四)腰痛
-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