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阳维脉穴歌
阳维脉起穴金门,阳交日月 俞经,臂 肩井天 过,风池脑空接承灵,正营目窗并临泣,阳白仍还循本神,风府哑门会督脉,左右三十四穴成。
阳维脉分寸歌阳维穴起足太阳,外踝一寸金门藏,踝上七寸阳交 ,肋端日月会少阳,肩后胛上寻 俞,臂 肘上七寸当,肩上陷中肩井地,天 穴在缺盆乡,耳后陷中风池会,枕骨之下脑空彰,脑前寸五承灵市,灵前一寸正营场。目窗只隔正一寸,入发五分临泣详,阳白眉端一寸度,本神入发四分量,项后哑门入发际,入发一寸风府疆。
考正阳维穴道粤稽阳维穴道,《类经》凡十三穴,则无日月、臂 、承灵、目窗四穴。李时珍左右凡三十二穴,有居、 会而无日月、风府、哑门三穴。又考《针灸大成》穴凡三十四,有 会而无臂 。合诸家稽之《图经》穴道,无阳维之会 者去之,有阳维之会 者纪之,实得一十七穴,左右亦成三十四矣。今遵图经穴属,逐一而缕明之。金门穴足太阳之 ,阳维别属也。起足外踝下一寸,行于足少阳经之足外踝上七寸。阳跷穴乃阳维之 也,三肋端横之。日月穴,足太阴、少阳、阳维之会。又与手足太阳及跷脉会于肩后大骨下,胛骨上,廉 俞穴也。肘上七寸之臂 ,是手足太阳、阳维之会。又会于肩上陷中肩井穴,缺盆中上毖骨际之天 穴,乃手足少阳、阳维之会也。耳后陷中之风池,枕骨下之脑空,脑前寸五之承灵,灵前一寸之正营,隔营一寸之目窗,眉上一寸之阳白,入发四分之本神,俱属少阳、阳维之会。足太阳、少阳、阳维三脉之会者,入发五分之临泣穴也。项后入发之哑门,入发一寸之风府二穴者,系督脉、阳维之会也。
约上诸穴,实阳维之左右三十四穴也。晰明于此,求正后之贤者。

- 阳维脉穴歌《金针秘传》
- 阳维脉穴歌《医宗金鉴》
- 阳维脉穴歌《刺灸心法要诀》
- 阳维脉论《经络汇编》
- 阳维脉穴图(图缺)(十七穴)《金针秘传》
- 阳维脉分寸歌《刺灸心法要诀》
- 阳维脉循行歌《医宗金鉴》
- 阳维脉分寸歌《医宗金鉴》
- 阳维脉循行歌《刺灸心法要诀》
- 阳维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中医基础理论》
- 阳维外关穴主治歌《医宗金鉴》
- 阳维脉病《中医词典》
- 阳维外关穴主治歌《刺灸心法要诀》
- 阳维脉《针灸聚英》
- 阳维穴《中医词典》
- 阳维脉《奇经八脉考》
- 阳维阴维脉循行经文《医宗金鉴》
- 阳维脉《中医词典》
- 阳维阴维脉循行经文《刺灸心法要诀》
- 阳维脉《圣济总录》
- 阳萎《气功外气疗法》
- 阳维脉《中医名词词典》
- 阳萎《普济方·针灸》
- 阳维脉《针灸大成》
- 阳萎性不育《古代房中秘方》
- 阳维病《中医词典》
- 阳痿《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阳维《诸病主病诗》
- 阳痿《中医名词词典》
- 阳维《中医词典》
- 阳痿《景岳全书》
《金针秘传》
- 作者:? 朝代:? 年份:?
- 一、论针灸学之渊源及真传之难得
- 二、医经录要
- (一)《灵枢·经脉》篇
- (二)《灵枢·本输》篇
- (三)《灵枢·九针十二原》篇
- (四)《灵枢·小针解》
- (五)《灵枢·营气》篇
- (六)《灵枢·营卫生会》篇
- (七)《素问·离合真邪论》篇
- (八)《素问·刺要论》篇
- (九)《素问·刺齐论》篇
- (十)《素问·刺禁论》篇
- (十一)《素问·刺志论》篇
- (十二)《素问·针解》篇
- (十三)《难经》录要
- 三、骨度尺寸图说(图缺)
- 四、经脉孔穴起止图说
- 五、周身孔穴总图(图缺)
- 六、十二经孔穴图及歌括
- (一)手太阴肺经穴图及歌括
- (二)手阳明大肠经穴图及歌括
- (三)足阳明胃经穴图及歌括
- (四)足太阴脾经穴图及歌括
- (五)手少阴心经穴图及歌括
- (六)手太阳小肠经穴图及歌括
- (七)足太阳膀胱经穴图及歌括
- (八)足少阴肾经穴图及歌括
- (九)手厥阴心包络经穴图及歌括
- (十)手少阳三焦经穴图及歌括
- (十一)足少阳胆经穴图及歌括
- (十二)足厥阴肝经穴图及歌括
- 七、奇经八脉孔穴图说及歌括
- (一)奇经八脉总说
- (二)奇经八脉总歌
- (三)任脉穴图(图缺)(二十四穴)
- (四)任脉穴歌
- (五)督脉穴图(图缺)(二十七穴)
- (六)督脉穴歌
- (七)冲脉穴图(图缺)(十一穴)
- (八)冲脉穴歌
- (九)阳跷脉穴图(图缺)(十一穴)
- (十)阳跷脉穴歌
- (十一)阴跷脉穴图(图缺)(三穴)
- (十二)阴跷脉穴歌
- (十三)阳维脉穴图(图缺)(十七穴)
- (十四)阳维脉穴歌
- (十五)阴维脉穴图(图缺)(七穴)
- (十六)阴维脉穴歌
- (十七)带脉穴图(图缺)(六穴)
- (十八)带脉穴歌
- 八、针法秘传
- 九、十二经四肢各穴分经主治病症(此即十二经井荥俞经合各穴之主治也)
- (一)手太阴肺经(左右手及臂凡一十八穴)
- (二)手阳明大肠经(左右手及臂凡二十八穴)
- (三)手少阴心经(左右手及臂凡一十八穴)
- (四)手太阳小肠经(左右及臂凡一十六穴)
- (五)手厥阴心主脉(左右手及臂凡一十六穴〕
- (六)手少阳三焦经(左右手及臂凡二十四穴)
- (七)足厥阴肝经(左右足及股凡二十二穴)
- (八)足少阳胆经(左右足及股凡二十八穴)
- (九)足太阴脾经(左右足及股凡二十二穴)
- (十)足阳明胃经(左右及股凡三十穴)
- (十一)足少阴肾经(左右足及股凡二十穴)
- (十二)足太阳膀胱经(左右足凡三十六穴)
- 十、头面偃伏正侧各部各经穴主治病症
- (一)偃伏头部中行(凡一十穴)
- (二)偃伏头部第二行(左右凡一十四穴)
- (三)偃伏头部第三行(左右凡一十二穴)
- (四)侧头部(左右凡二十六穴)
- (七)正面部第三行(左右凡一十穴)
- (八)正面部第四行(左右凡八穴)
- (九)侧面部(左右凡一十六穴)
- 十一、肩膊背各部各经穴主治病症
- 十二、侧颈项膺侧腋各部各经穴主治病症
- 十三、腹部及侧胁各经穴主治病症
- 十四、或问
- 十五、针验摘录
- (一)头风
- (二)阳痿
- (三)中风
- (四)臂痛
- (五)手麻
- (六)盲肠炎
- (七)中风
- (八)肠癖
- (九)脚面毒瘀
- (十)肩背痛
- (十一)胸痛
- (十二)子宫岩
- (十三)肾不纳气
- (十四)臂痛
- (十五)心痒
- (十六)腰痛
- (十七)膈食
- (十八)胃病
- (十九)蛇蛊
- (二十)干血
- (二十一)死脉
- (二十二)小肠气
- (二十三)齿痛
- (二十四)腰痛
-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