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素问·针解》篇

《金针秘传》书籍目录

此篇与《灵枢·小针解》大同小异,后半所释,非《九针十二原》篇之文。疑另有九针一篇,或在外经,今佚不传。篇末百二十四字,王冰已称义理残缺,莫可寻究,因上古之书,故且载之,以示一字千金之义。

黄帝问曰∶愿闻九针之解,虚实之道。岐伯对曰∶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满而泄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邪胜则虚之者,出针勿按。徐而疾则实者,徐出针而疾按之。疾而徐则虚者,疾出针而徐按之。言实与虚者,寒温气多少也。若无若有者,疾不可知也。察后与先者,知病先后也。为虚与实者,工勿失其法。若得若失者,离其法也。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者,为其各有所宜也。补泻之时者,与气开阖相合也。九针之名,各不同形者,针穷其所当补泻也。刺实须其虚者,留针阴气隆至,乃去针也。刺虚须其实者,阳气隆至,针下热乃去针也。经气已至,慎守勿失者,勿变更也。深浅在志者,知病之内外也。近远如一者,深浅其候等也。如临深渊者,不敢堕也。手如握虎者,欲其壮也。神无营于众物者,静志观病患,无左右视也。义无邪下者,欲端以正也。必正其神者,欲瞻病患目制其神,令气易行也。所谓三里者,下膝三寸也。所谓跗之者,举膝分易见也。巨虚者,跷足 独陷者。下廉者,陷下者也。帝曰∶余闻九针,上应天地四时阴阳,愿闻其方,令可传于后世以为常也。岐伯曰∶夫一天、二地、三人、四时、五音、六律、七星、八风、九野,身形亦应之,针各有所宜,故曰九针。人皮应天,人肉应地,人脉应人,人筋应时,人声应音,人阴阳合气应律,人齿面目应星,人出入气应风,人九窍三百六十五络应野。故一针皮,二针肉,三针脉,四针筋,五针骨,六针调阴阳,七针益精,八针除风,九针通九窍,除三百六十五节气,此之谓各有所主也。

人心意应八风,人气应天,人发齿耳目五声应五音六律,人阴阳脉血气应地,人肝目应之九。九窍三百六十五.人一以观动静,天二以候五色,七星应之,以候发毋泽。五音一以候宫、商、角、征、羽,六律有余不足应之。二地一以候高下、有余。九野一节,俞应之,以候闭节。三人变一、分人候齿,泄多血少,十分角之。变五分以候缓急,六分不足,三分寒关节。第九分四时,人寒温燥湿,四时一应之,以候相反,一四方各作解。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金针秘传》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金针秘传》书籍目录
  1. 《素问·针解》篇《金针秘传》
  2. 《素问·平人气象》阙文辨《研经言》
  3.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医词典》
  4. 《素问·离合真邪论》篇《金针秘传》
  5. 《素问灵枢合注》《中医词典》
  6. 《素问·刺志论》篇《金针秘传》
  7. 《素问灵枢类纂约注》《中医词典》
  8. 《素问·刺要论》篇《金针秘传》
  9. 《素问入式运气论奥》《中医词典》
  10. 《素问·刺齐论》篇《金针秘传》
  11. 《素问释义》《中医词典》
  12. 《素问·刺禁论》篇《金针秘传》
  13. 《素问释音》《中医词典》
  14. 《素问》载五种暑病《伤寒总病论》
  15. 《素问玄机原病式》《中医词典》
  16. 《素问》良用要论《外科精要》
  17. 《素问悬解》《中医词典》
  18. 《素问》传写之误《医学读书记》
  19. 《素问遗篇》《中医词典》
  20. 《素问》《中医词典》
  21. 《素问直讲》《中医词典》
  22. 《素问》《素问悬解》
  23. 《素问直解》《中医词典》
  24. 《素圃医案》《中医词典》
  25. 《素仙简要》《中医词典》
  26. 《素女脉诀》《中医词典》
  27. 《随息居饮食谱》《中医词典》
  28. 《素灵微蕴》《中医词典》
  29. 《遂生编》《中医词典》
  30. 《素》、《灵》《温病正宗》
  31. 《遂生福幼合编》《中医词典》

《金针秘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