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背部第二行(左右凡四十四穴)
1.大抒∶二穴在项后第一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陷中。《甲乙经》云足太阳、少阳之会。疗疟,颈项强不可俯仰,头痛,振寒,螈 ,气实胁满,伤寒汗不出,脊强喉痹,烦满风劳,劳气咳嗽,胸中郁郁,身热目眩。针入五分,可灸七壮。
2.风门∶二穴,一名热府。在第二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督脉、足太阳之会。治伤寒,颈项强,目瞑多嚏,鼻鼽出清涕,风劳,呕逆上气,胸背痛,喘气,卧不安。针入五分,留七呼。今附∶若频刺,泄诸阳热气,背永不发痈疽,可灸五壮。
3.肺 ∶二穴在第三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足太阳脉气所发。治上气呕吐,支满不嗜食,汗不出,腰背强痛,寒热,喘满虚烦,口干,传尸,骨蒸劳,肺痿,咳嗽。针入三分,留七呼,得气即泻,出《甲乙》。甄权《针经》云∶在第三椎下两傍,以搭手左取右,右取左,当中指末是穴。治胸中气满,背偻如龟,腰强,头目眩,令人失颜色。针入五分,留七呼,可灸一百壮。
4.厥阴 ∶二穴在第四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治逆气呕吐,心痛留结,胸中烦闷。针入三分,可灸七七壮,出《山眺经》。
5.心 ∶二穴在第五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治心中风,狂走,发痫,语悲泣,心胸闷乱烦满,汗不出,结积,寒热,呕吐,不下食,咳唾血。针入三分,留七呼,得气即泻,不可灸。
6.膈 ∶二穴在第七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治咳而呕逆,膈胃寒痰,食饮不下,胸满,肢肿,两胁痛,腹胀,胃脘暴痛,热病汗不出,喉痹,腹中积癖,默默嗜卧,四肢怠情不欲动,身常湿,不能食,食则心痛,周痹身皆痛。针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三壮。
7.肝 ∶二穴在第九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治咳引两胁急痛不得息,转侧难,撅胁下与脊相引而反折,目上视,目眩,循眉头痛,惊狂,鼽衄,起则目KT KT ,目生白翳,咳引胸中痛,寒疝,少腹痛,唾血短气。针入三分,留六呼,可灸三壮。
8.胆 ∶二穴在第十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治心腹胀满,呕则食无所出,口苦舌干,咽中痛,食不下,目黄,胸胁不能转侧,头痛振寒,汗不出,腋下肿。针入五分,可灸三壮。
9.脾 ∶二穴在第十一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治腹胀引胸背痛,食饮倍多,身渐羸瘦,黄胆善欠,胁下满,泄利体重,四肢不收, 癖积聚,腹痛,不嗜食,痰疟,寒热。针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壮。
10.胃 ∶二穴在第十二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治胃中寒,腹胀不嗜食,羸瘦,肠鸣腹痛,胸胁支满,脊痛筋挛。针入三分,留七呼。可灸,随年为壮。
11.三焦 ∶二穴在第十三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治肠鸣腹胀,水谷不化,腹中痛,欲泄注,目眩头痛,吐逆,饮食不下,肩背拘急,腰脊强不得俯仰。针入五分,留七呼,可灸三壮。
12.肾 ∶二穴在第十四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与脐平。治虚劳羸瘦,耳聋,肾虚水藏久冷,心腹胀,两胁满引少腹急痛,目视KT KT ,少气溺血,小便浊出精,阴中疼,五劳七伤,虚惫,脚膝拘急,足寒如冰,头重身热,振栗,腰中四肢淫泺,洞泄食不化,身肿如水。针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以年为壮,慎如前法。
13.大肠 ∶二穴在第十六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治腰痛,肠鸣腹胀,绕脐切痛,大小便不利,洞泄食不化,脊强不得俯仰。针入三分,留六呼,可灸三壮。慎猪、鱼、酒、面、生冷物等。
14.小肠 ∶二穴在第十八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治小便赤涩淋沥,少腹 痛,脚肿短气,不嗜食,大便脓血出,五痔疼痛,妇人带下。针入三分,留六呼,可灸三壮。
15.膀胱 ∶二穴在第十九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足太阳脉气所发。治风劳,腰脊痛,泄利腹痛,小便赤涩,遗溺,阴生疮,少气,足 寒拘急,不得屈伸,女子瘕聚,脚膝无力。针入三分,留六呼,可灸三壮。
16.中膂 ∶二穴,一名脊内 ,在第二十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侠脊起肉。治肠冷赤白痢,肾虚消渴,汗不出,腰脊不得俯仰,腹胀胁痛。针入三分,留十呼,可灸三壮。
17.白环 ∶二穴在第二十一椎下,两傍相去各一寸五分,足太阳脉气所发。治腰脊挛急痛,大小便不利。《甲乙经》云∶针如腰户法同,挺腹地端身,两手相重支额,纵息令皮肤俱缓,乃取其穴。针入八分,得气即先泻讫,多补之。治腰髋疼,脚膝不遂,温疟,腰脊冷疼,不得安卧,劳损虚风,不宜灸。慎房劳,不得举重物。
18.上 ∶二穴在第一空腰髁下,夹脊陷中,足太阳、少阳络。治腰膝冷痛,呕逆鼻衄,寒热疟,妇人绝嗣,阴挺出不禁。针入三分,可灸七壮。
19.次 ∶二穴在第二空,夹脊陷中。治疝气下坠,腰脊痛不得转摇,急引阴器痛不可忍,腰以下至足不仁,背腠寒,小便赤淋,心下坚胀。可灸七壮,针入三分。
20.中 ∶二穴在第三空,夹脊陷中,厥阴、少阳所结。治丈夫五劳七伤六极,腰痛大便难,腹胀下利,小便淋涩,飧泄,妇人绝子带下,月事不调。针入二分,留十呼,可灸三壮。
21.下 ∶二穴在第四空,夹脊陷中,足太阳、厥阴所结。治腰痛不得转侧,女子下苍汁不禁,阴中痛,引少腹急疼,大便下血,寒湿内伤。针入二分,留十呼,可灸三壮。
22.会阳∶二穴,一名利机。在阴尾骨两傍,督脉气所发。治腹中冷气,泄利不止,久痔,阳气虚乏,阴汗湿。针入八分,可灸五壮。

- 背部第二行(左右凡四十四穴)《金针秘传》
- 背部第二行《秘传眼科龙木论》
- 背部第三行《秘传眼科龙木论》
- 背部《外科大成》
- 背部第三行(左右凡二十八穴)《金针秘传》
- 背部《医宗金鉴》
- 背部二行左右四十六穴《针灸大全》
- 背部《医宗金鉴》
- 背部三行二十八穴《针灸大全》
- 背部《医宗金鉴》
- 背部湿痰块《医门补要》
- 背部《古今医统大全》
- 背部穴图《针灸易学》
- 背部《伤科补要》
- 背部穴俞歌《古今医统大全》
- 背部《针灸大成》
- 背部俞穴歌(医统)《针灸大成》
- 背部《针灸大成》
- 背部证治(计一证)《外科证治全书》
- 背部《类经图翼》
- 背部中行《秘传眼科龙木论》
- 背部《类经图翼》
- 背部中行(凡一十三穴)《金针秘传》
- 背包生《中医词典》
- 背部中行十二穴《针灸大全》
- 背(月吕)筋痛《中医词典》
- 背部主病针灸要穴歌《医宗金鉴》
- 背(月吕)《中医词典》
- 背部主病针灸要穴歌《刺灸心法要诀》
- 背《奇症汇》
- 背第二侧线《中医词典》
《金针秘传》
- 作者:? 朝代:? 年份:?
- 一、论针灸学之渊源及真传之难得
- 二、医经录要
- (一)《灵枢·经脉》篇
- (二)《灵枢·本输》篇
- (三)《灵枢·九针十二原》篇
- (四)《灵枢·小针解》
- (五)《灵枢·营气》篇
- (六)《灵枢·营卫生会》篇
- (七)《素问·离合真邪论》篇
- (八)《素问·刺要论》篇
- (九)《素问·刺齐论》篇
- (十)《素问·刺禁论》篇
- (十一)《素问·刺志论》篇
- (十二)《素问·针解》篇
- (十三)《难经》录要
- 三、骨度尺寸图说(图缺)
- 四、经脉孔穴起止图说
- 五、周身孔穴总图(图缺)
- 六、十二经孔穴图及歌括
- (一)手太阴肺经穴图及歌括
- (二)手阳明大肠经穴图及歌括
- (三)足阳明胃经穴图及歌括
- (四)足太阴脾经穴图及歌括
- (五)手少阴心经穴图及歌括
- (六)手太阳小肠经穴图及歌括
- (七)足太阳膀胱经穴图及歌括
- (八)足少阴肾经穴图及歌括
- (九)手厥阴心包络经穴图及歌括
- (十)手少阳三焦经穴图及歌括
- (十一)足少阳胆经穴图及歌括
- (十二)足厥阴肝经穴图及歌括
- 七、奇经八脉孔穴图说及歌括
- (一)奇经八脉总说
- (二)奇经八脉总歌
- (三)任脉穴图(图缺)(二十四穴)
- (四)任脉穴歌
- (五)督脉穴图(图缺)(二十七穴)
- (六)督脉穴歌
- (七)冲脉穴图(图缺)(十一穴)
- (八)冲脉穴歌
- (九)阳跷脉穴图(图缺)(十一穴)
- (十)阳跷脉穴歌
- (十一)阴跷脉穴图(图缺)(三穴)
- (十二)阴跷脉穴歌
- (十三)阳维脉穴图(图缺)(十七穴)
- (十四)阳维脉穴歌
- (十五)阴维脉穴图(图缺)(七穴)
- (十六)阴维脉穴歌
- (十七)带脉穴图(图缺)(六穴)
- (十八)带脉穴歌
- 八、针法秘传
- 九、十二经四肢各穴分经主治病症(此即十二经井荥俞经合各穴之主治也)
- (一)手太阴肺经(左右手及臂凡一十八穴)
- (二)手阳明大肠经(左右手及臂凡二十八穴)
- (三)手少阴心经(左右手及臂凡一十八穴)
- (四)手太阳小肠经(左右及臂凡一十六穴)
- (五)手厥阴心主脉(左右手及臂凡一十六穴〕
- (六)手少阳三焦经(左右手及臂凡二十四穴)
- (七)足厥阴肝经(左右足及股凡二十二穴)
- (八)足少阳胆经(左右足及股凡二十八穴)
- (九)足太阴脾经(左右足及股凡二十二穴)
- (十)足阳明胃经(左右及股凡三十穴)
- (十一)足少阴肾经(左右足及股凡二十穴)
- (十二)足太阳膀胱经(左右足凡三十六穴)
- 十、头面偃伏正侧各部各经穴主治病症
- (一)偃伏头部中行(凡一十穴)
- (二)偃伏头部第二行(左右凡一十四穴)
- (三)偃伏头部第三行(左右凡一十二穴)
- (四)侧头部(左右凡二十六穴)
- (七)正面部第三行(左右凡一十穴)
- (八)正面部第四行(左右凡八穴)
- (九)侧面部(左右凡一十六穴)
- 十一、肩膊背各部各经穴主治病症
- 十二、侧颈项膺侧腋各部各经穴主治病症
- 十三、腹部及侧胁各经穴主治病症
- 十四、或问
- 十五、针验摘录
- (一)头风
- (二)阳痿
- (三)中风
- (四)臂痛
- (五)手麻
- (六)盲肠炎
- (七)中风
- (八)肠癖
- (九)脚面毒瘀
- (十)肩背痛
- (十一)胸痛
- (十二)子宫岩
- (十三)肾不纳气
- (十四)臂痛
- (十五)心痒
- (十六)腰痛
- (十七)膈食
- (十八)胃病
- (十九)蛇蛊
- (二十)干血
- (二十一)死脉
- (二十二)小肠气
- (二十三)齿痛
- (二十四)腰痛
-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