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解

《儿科萃精》书籍目录

小儿痢证,多因外受暑湿,内伤生冷而成,伤于气者色多白,以肺于大肠为表里也。伤于血者色多赤,以心与小肠为表里也。里急者腹窘痛也,后重者频下坠也。古今方书以其闭滞不利,故又谓之滞下。其证里急后重,或垢或血,或见五色,或多红紫,或痛或不痛,或呕或不呕,或为发热,或为恶寒。此证之阴阳虚实,最宜详审,庶不差误,仍宜脉证合参。凡身热作渴,脉数有力而能食者为热,身凉不渴,脉沉无力而不能食者为寒。凡痢能食者易治,不能食者难治。痛久不止,脾胃受伤,中气下陷,则为脱肛。热毒上逆,食入便吐,不思饮食,则为噤口。久痢阴伤,肾气虚败,两膝红肿,则为鹤膝。失治痢转五色,则五脏俱败,或如烟尘水,或如屋漏水,或肛门如竹筒,如鱼胶,胸高气促,心烦、坐卧不安,大渴引水,面容似朱,皆不可治。故治痢须分寒痢、热痢、时痢、噤口痢、休息痢、血痢各名目,不可混而言之曰痢也,因作痢解。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儿科萃精》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儿科萃精》书籍目录
  1. 痢解《儿科萃精》
  2. 痢兼肿候《诸病源候论》
  3. 痢例《慎柔五书》
  4. 痢兼肿《圣济总录》
  5. 痢论《胎产心法》
  6. 痢兼渴候《诸病源候论》
  7. 痢论《妇科秘书》
  8. 痢兼渴候《诸病源候论》
  9. 痢论《史载之方》
  10. 痢兼渴方二首《外台秘要》
  11. 痢脉案《类证治裁》
  12. 痢兼渴《圣济总录》
  13. 痢门《张氏医通》
  14. 痢兼烦候《诸病源候论》
  15. 痢门《医方考》
  16. 痢疾总括《杂病心法要诀》
  17. 痢如膏候《诸病源候论》
  18. 痢疾总括《幼科心法要诀》
  19. 痢如膏血候《诸病源候论》
  20. 痢疾总括《医宗金鉴》
  21. 痢圣散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2. 痢疾总括《医宗金鉴》
  23. 痢圣散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4. 痢疾转肠溃疡《医学衷中参西录》
  25. 痢无止法《友渔斋医话》
  26. 痢疾证治论《叶选医衡》
  27. 痢泻《急救良方》
  28. 痢疾证治《妇科心法要诀》
  29. 痢因湿热及受积停《医学传心录》
  30. 痢疾证治《幼幼集成》
  31. 痢与滞下辩《医旨绪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