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有动静之异

《医学传心录》书籍目录

夏至日后,病热为暑。张洁古①曰;动而得之为中暍②,静而得之为中暑。东垣曰:日中劳役而得者谓之中暍,避暑于深堂而得者,谓之中暑。中暍之病,其因劳役于外,日光曝其皮肤,热气入于鼻窍,肺经受伤,其症身热头疼、洒然毛耸③、微寒、口开齿燥、舌苔、烦渴,治宜人参石膏知母汤。其由安处家庭,行走闾巷,蓦④然郁热熏蒸,口吸暑气,心包络受伤,其症烦渴自汗、面垢脉虚,或腹疼吐泻,或呕哕燥闷,重则昏不知人,治宜香薷饮

①张洁古:名元素,金、易州人(即河北省易县)。着有《珍珠囊引经佐使》、《病机气宜保命集》、《脏腑标本药式》、《医余启源》及《洁古家珍》等书。

②暍:he4(音贺)。中暍:中热。亦即中暑。

③耸:song3。高突的意思。如耸直。

④蓦:mo4(音末)。突然。

人参石膏知母汤

石膏知母甘草人参粳米

香薷饮

香薷厚朴扁豆黄连撮,中暑腹中疼,吐泻阴阳搏。

十味香薷饮

十味香薷饮,(人)参(黄)芪(白)术茯(苓)陈(皮),(厚)朴甘(草)(木)瓜扁豆,清暑健脾经。

六和汤

六和汤(茯)苓(白)术(人)参,(香)薷藿(香)扁(豆)砂仁,半(夏)甘(草)(木)瓜杏(仁)(厚)朴,霍乱暑伤神。

生脉散

生脉散人参,五味(子)麦冬寻,清心除肺热.补气又生津。

清暑益气汤

益气(汤)(当)归黄(芪)橘(皮),(白苍)二术甘(草)青(皮)(黄)柏,人参麦(冬)(五)味升(麻),葛根神曲泽(泻)。

按:中暑、中暍、中热,名虽不同,实系一症。由于机体的差异,工作于烈日之下,活动过度,湿随汗去,无湿而多热;恣意纳凉,又不活动,湿邪为重,故治法不同。这就是张洁古所说的动而得之、静而得之的区别。香薷饮之用,应以暑症无汗或兼有外感者为宜,自汗者当考虑不用。读者应参考《湿病条辨》暑温伏暑等治法。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学传心录》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学传心录》书籍目录
  1. 中暑有动静之异《医学传心录》
  2. 中暑眩晕《中医词典》
  3. 中暑证治《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4. 中暑泻《症因脉治》
  5. 中暑中《伤寒括要》
  6. 中暑条辨十一条《六因条辨》
  7. 中暑中热辨《医经溯洄集》
  8. 中暑伤暑论《医贯》
  9. 中暑中热论《叶选医衡》
  10. 中暑三(附暑风、注夏)《丹溪心法》
  11. 中暑诸方《婴童类萃》
  12. 中暑仆地《奇方类编》
  13. 中署《针灸学》
  14. 中暑闷几欲绝《奇效简便良方》
  15. 中水《中医词典》
  16. 中暑门(附注夏)《丹台玉案》
  17. 中水毒《圣济总录》
  18. 中暑门《石室秘录》
  19. 中水毒《幼幼新书》
  20. 中暑论《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21. 中水毒《奇效简便良方》
  22. 中暑霍乱吐利治验《卫生宝鉴》
  23. 中水银毒《奇效简便良方》
  24. 中暑候(幼幼汇集 上)《古今医统大全》
  25. 中水银毒秘方《华佗神方》
  26. 中暑的意义《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7. 中酸《中医词典》
  28. 中暑的急救《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29. 中痰《医学集成》
  30. 中暑大汗昏倒《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31. 中痰《医法圆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