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真传》书籍目录

疟之不同于伤寒也∶疟为轻,伤寒为重;疟在经络,伤寒在气化。气化者,随六气而化病,有阴阳之传变也。经络者,疟邪随经络而沉以内薄,由卫气应乃作也。应者,卫气外出,疟从之而发;卫气内入,疟从之而休也。时行传染之疟,邪疟也,邪气相感,但在皮肤络脉间,即不服药,三日亦愈。其先寒后热,热时烦渴,汗出即休,此三阳疟也,即不服药,六日亦愈。又日发而早,其疟将愈;日发而晏,其疟难已。晏者,卫气虚而循经不入也。疟有阴阳轻重之不同,疟为阳,脾寒为阴;

疟为轻,脾寒为重。时俗一概混称,医家一概混治,岂知疟与脾寒之不同哉!疟不死人,脾寒能死人。若脾寒病,而概以消散寒凉之药,昧昧以治,断未有不毙者也。夫病之发也,寒少热多,六脉均平,能食,而神气如常者,疟也;寒多热少,六脉微虚,不能食而烦闷呕逆,神气消索者,脾寒也。夏月皮毛开发,经络外溢,风暑之邪,易伤经络,故多疟病。伤络者,疟之轻者也;伤经者,疟之可轻可重者也。治疟之方,当调其气血,和其荣卫,疏其络,通其经,察寒热之多少,辨脏腑之虚实,而施治之。欲调气血、和荣卫,如归、芍、红花柴胡桂枝可用也;疏通经络,如续断木通秦艽银花可用也。寒多者,姜、桂、曲、朴以温之;热多者,柴、芩、知、葛以清之;实者,橘、半、枳、朴;虚者, 、术、甘、苓。此疟病通治之法也。

若干太阴脾脏,则为寒疟;寒疟,犹脾寒也。少阴心脏,则为心疟;心疟,犹瘅疟也。少阴肾脏,则为肾疟;肾疟,犹牝疟也。厥阴肝脏,则为厥疟;厥疟,厥不知人也。此数疟者,当用参、 、术、姜、桂、附以治之,惟心疟属手少阴,不宜温热,当用参、苓、归、芍、枸杞枣仁远志龙眼补心养血之法以治之。此五脏三阴疟,实可生而可死。凡此所以论疟病之重轻,及治疟之常法也。

而疟之方起、疟之变病、治之禁忌、药之流通,更当悉焉。夏月天暑地炎,无寒风之外感,然而沐浴水寒。

暮夜凉风,不能无也。人犯之者,不在皮肤,多伤经脉。人身卫气,夜入于阴,日出于阳,因卫气之出,而乍然寒热,即疟病也。若昧昧以诊,见有寒热,不曰伤寒,即曰伤暑,不曰中暑,即曰内伤外感。夫其言如是,而所用之药,无非发散、消食,及乎寒凉而已。嗟嗟!如是之病,不遭如是之药,虽然成疟,七日可愈。今也发散虚其表,消食损其中,寒凉滞其经,而又绝其谷,必至疟不成疟,伤寒不成伤寒,汗虽出而身不凉,至日晡而热更甚。须知日晡热甚,原病疟也;汗出不凉,表里皆虚也。无力之家,不延医,不服药,进以糜粥,挨延时日而愈;有力之家,屡屡更医,察其根由,医必曰∶虚之极矣。先以人参少许,探而试之,试之相宜,则重用之,然后进以糜粥,亦延挨时日而愈。如是之病,夏月颇多,明者视之,深为叹惜,而医与病家,总不知也。然延挨而愈者,什之八九,其告殂者,岂无一二?言念及此,宁不悲哉!又有炎暑之时,其人卒然厥逆,色苍苍如死状,人必骇曰∶此痧发也。放痧出血,以救一时之困,数日之后,转而为疟。讵知厥逆若死,非痧也,乃邪盛于经,经脉一时不能交接,即疟之兆端始发也。徒刺其血,后必病疟,疟亦不轻,然此疟乃发于经脉之阳者。更有一时暴厥,厥不知人,刺之无血,牙关紧急。医见之,不曰急痧,即曰中风入脏,刺指无血,则用锋针刺曲池、委中,以出其血,牙关不开,则以铜箸撬齿,灌矾水而探吐,时余始苏,精神委顿,六脉微虚,一日稍平,次日复厥,厥而无热,微微有汗。此疟从阴出,不得阳热之化,乃厥疟也。余于夏日,曾治一二,其后亦愈。若既苏之后,投剂不宜,亦不能生。此疟之方起为然也。若疟之变病,总由攻消太过,三焦内虚,或胀满,或浮肿,或泄泻,或咳嗽。病虽有变,更当温其中土,助其三焦;

若胀满者消之,浮肿者散之,泄泻者通之,咳嗽者清之,一时暂松,不能全愈,耽延时日,断未有不毙者也。

治疟禁忌∶一发散,二消食,三寒凉,前已言之矣。至药之流通,今人治疟,不用常山,以常山为截疟药,截之早,其后必变臌胀。不观仲师治疟,每用蜀漆蜀漆,常山苗也。苗不可得而用其根,亦何害焉?况常山乃从阴出阳之药,若三阴疟、脾寒病,不使从阴出阳,何能即愈?既愈矣,又何臌胀之有?又疟病虚寒,久用参、术、姜、桂,总不能愈者;参、术、姜、桂之内,须加常山,更须加穿山甲,使经络疏通,疟邪外出,未有不愈者也。又阳热之疟,鳖甲可以攻散;心、肾之热疟,菖蒲黑豆可以交通;邪入郛郭,槟榔草果可以泄之;邪入膀胱,车前滑石可以利之。若疟后发咳,乃初因疟病,地气不交于肺,今疟止病去,则地气上升,脾、肺始交,故咳。苟不助脾气之上升,而反用泄肺之药以下泄,其咳断不能除,转为疟怯,至五年而必死。嗟嗟!医之为道,至精至微,粗工凶凶,方技自逞,收一时之小效,至后死而弗计,哀哉!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学真传》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学真传》书籍目录
  1. 《医学真传》
  2. 《邵兰荪医案》
  3. 《也是山人医案》
  4. 《针灸素难要旨》
  5. 《急救良方》
  6. 《幼科发挥》
  7. 《金匮钩玄》
  8. 《脉因证治》
  9. 《女科证治准绳》
  10. 《校注医醇剩义》
  11. 《女科证治准绳》
  12. 《丹溪治法心要》
  13. 《陈氏幼科秘诀》
  14. 《丹溪手镜》
  15. 疟(dù妬)乳《中医词典》
  16. 《冷庐医话》
  17. 疟(dù妬)乳《中医词典》
  18. 《周慎斋遗书》
  19. 疟(脾寒)《针灸资生经》
  20. 《金匮翼》
  21. 疟(又名)《杂病治例》
  22. 《吴鞠通医案》
  23. 疟病《千金翼方》
  24. 《丹溪心法》
  25. 疟病《金匮悬解》
  26. 《明医指掌》
  27. 疟病《备急千金要方》
  28. 《儒门事亲》
  29. 疟病《医宗金鉴》
  30. 《儒门事亲》
  31. 疟病《普济方·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