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经络
五脏为阴,六腑为阳;经脉为阴,络脉为阳。脏腑、经络,《内经》言之详矣。今总其要而言之。五脏者,三阴之所主也,厥阴主肝,少阴主心、肾,太阴主肺、脾。肝、心、脾、肺、,肾,木、火、土、金、水也,肝木为风,心火为热,脾土为湿,肺金为燥,肾水为寒,是五脏合五运,即有风、火、热、湿、燥、寒之六气。夫六气与五运合者,以少阴、少阳二火而合五运也。夫五脏有形,形中有气,其气通于六腑,而行于经隧;行于经隧,则皮、肌、脉、筋、骨,为五脏之外合,如肺合皮,脾合肌,心合脉,肝合筋,肾合骨者是也。通于六腑,则五脏与六腑相为表里,如肺与大肠为表里,脾与胃为表里,心与小肠为表里,肝与胆为表里,肾与膀胱为表里者是也。此五脏之大概也。若六腑则三阳之所主也,少阳主胆与三焦,阳明主胃与大肠,太阳主膀胱与小肠。夫胆与三焦,少阳木火之气也;胃与大肠,阳明土金之气也;膀胱、小肠,太阳水火之气也。此木、火、土、金、水、火之气,乃合三阳而主六腑也。夫六腑亦有形,而形中亦各有气,其气则内通五脏,外行经脉,所谓五脏有俞,而六腑亦各有俞,五脏有合,而六腑亦各有合者是也。此六腑之大概也。
夫三阴主五脏,而厥阴不但主肝,又主心包,是手足三阴三阳,为十二经脉。十二经脉,则胸走手,而手走头,头走足,而足走胸。其气内通脏腑,外通络脉,环周于身。外通络脉,则合孙络而渗皮毛;内通脏腑,则合经血而行荣卫,所谓气煦血濡,流行不息者也。今人不知皮肌经脉之浅深,有卒病寒热而涉于经脉者,概以气分之药投之,鲜克有效。盖经脉十二,有三百六十五穴会,有三百六十五经络,《素问》详言之。此经脉之大概也。夫经脉之外,更有络脉,络脉之外,复有孙络,故曰经脉为阴,络脉为阳。盖径直而周于身者为经,横行而左右环绕者为络。十二经脉之外,复有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又有任脉之尾翳,督脉之长强,合为十五大络。此大络者,出于经脉之外,而有左右相注之奇病。
奇病者,左病注右,右病注左,乃络脉病也。络脉之病,《素问》有缪刺之法以治之。络脉之外,又有孙络,孙络与皮肤相连,在通体毛窍之内,而胞中之血,充肤热肉,澹渗皮毛。经云∶孙络之脉别经者,亦三百六十五穴会。又刺法云∶刺毫毛腠理者,无伤皮。知毛腠与皮分合之处,则孙络之脉在其中。此因络脉而及于孙络之大概也。

- 脏腑经络《医学真传》
- 脏腑经络《金匮悬解》
- 脏腑经络八《金匮悬解》
-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中医儿科学》
- 脏腑经络二《金匮悬解》
- 脏腑兼病辨证《中医诊断学》
- 脏腑经络九《金匮悬解》
- 脏腑贵贱《医述》
- 脏腑经络六《金匮悬解》
- 脏腑功能失常影响冲任为病《中医妇科学》
- 脏腑经络配合《伤寒直格》
- 脏腑歌《小儿推拿广意》
- 脏腑经络七《金匮悬解》
- 脏腑分发于面部《诊家正眼》
- 脏腑经络三《金匮悬解》
- 脏腑定位《医学入门》
- 脏腑经络十《金匮悬解》
- 脏腑阐微篇《外经微言》
- 脏腑经络十二《金匮悬解》
- 脏腑部《类经图翼》
- 脏腑经络十六《金匮悬解》
- 脏腑补泻《中医内科学》
- 脏腑经络十三《金匮悬解》
- 脏腑病症主药《本草求真》
- 脏腑经络十四《金匮悬解》
- 脏腑病外候《察病指南》
- 脏腑经络十五《金匮悬解》
- 脏腑病及各部所属药性《丹溪手镜》
- 脏腑经络十一《金匮悬解》
- 脏腑病机论《血证论》
- 脏腑经络四《金匮悬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