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庐医话》书籍目录

周慎斋曰∶治疟之法,升其阳使不并于阴,则寒已,降其阴使不并于阳,则热已。升其阳者,是散阳中之寒邪,柴、葛、羌之属,为散寒之品也。降其阴者,是泻营中之热邪,芩、知、膏之属,为泻热之品也。盖并之则病,分之乃愈也。此盖本之王肯堂之治案,王之外祖母年八十余,夏患疟,诸舅以年高不堪再发,议欲截之,王曰∶欲一剂而已亦甚易,何必截乎?乃用柴胡升麻、羌、防、葛根之辛甘气清,以升阳气,使离于阴而寒自已,以石膏知母黄芩之苦甘寒,引阴气下降,使离于阳而热自已,以猪苓之淡渗,分利阴阳,不得交并,以穿山甲引之,以甘草和之,果一剂而止。俞惺斋云∶读《灵兰要览》,载此方治疟屡效,又附随症加减法,最为精当,是金坛得意之作。又谓李士材治程武修蓝本于此,惟以白豆蔻换穿山甲,亦其善用药处,余按∶近俗治疟多宗倪涵初,似逊此方,然以之治疟,亦不能尽效,知病有万变,未可执一。比见王孟英《古今医案按选》论此最为精当,云∶此案但言夏月患疟,而不详脉症,所用升散之药五种,苦寒之药三种,虽为金坛得意之作,余颇不以为然。后人不审题旨,辄抄墨卷,贻误良多。邹润安云∶据金坛云,是使阴阳相离,非使邪与阴阳相离也。使邪与阴阳相离犹可,言人身阴阳,可使之相离乎?斯言先得我心,余治门人张笏山之弟,疟来痞闷欲死,以枳桔汤加柴、芩、橘、半,一饮而瘳,是调其阴阳,而使阴阳相离也。

《左传》齐侯疥遂 ,《颜氏家训》改疥作 ,谓《说文》 二日一发之疟, 有热疟。齐侯之病,本是间日一发,渐加重,故为诸侯忧。今北方犹呼 疟, 音皆,俗儒云病疥,令人恶寒变成疟,此臆说也,疥癣小疾,岂有患疥转作疟乎?余谓人之疾病无常,初患疥癣,亦所时有,若以疥为 ,则 为热疟, 为二日一发之疟,亦何尝无热乎?

治疟有谓必当用柴胡者,以疟不离乎少阳,非柴胡不能截也。有谓不当概用柴胡者,以风寒正疟则宜之,若感受风温、湿温、暑热之气而成疟者,不可执以为治也。窃谓疟邪未入少阳,或无寒但热,或无热但寒,或寒热无定候者,原不得用柴胡,若既见少阳症,必当用柴胡,以升清肝胆之热,虽因于温热暑湿,亦何碍乎?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冷庐医话》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冷庐医话》书籍目录
  1. 《冷庐医话》
  2. 《周慎斋遗书》
  3. 《丹溪手镜》
  4. 《金匮翼》
  5. 《丹溪治法心要》
  6. 《吴鞠通医案》
  7. 《校注医醇剩义》
  8. 《丹溪心法》
  9. 《脉因证治》
  10. 《明医指掌》
  11. 《幼科发挥》
  12. 《儒门事亲》
  13. 《针灸素难要旨》
  14. 《儒门事亲》
  15. 《邵兰荪医案》
  16. 《医经原旨》
  17. 《医学真传》
  18. 《古今医案按》
  19. 《也是山人医案》
  20. 《顾松园医镜》
  21. 《急救良方》
  22. 《张聿青医案》
  23. 《金匮钩玄》
  24. 《医碥》
  25. 《女科证治准绳》
  26. 《临证指南医案》
  27. 《女科证治准绳》
  28. 《临证指南医案》
  29. 《陈氏幼科秘诀》
  30. 《普济方·针灸》
  31. 疟(dù妬)乳《中医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