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阐微篇
雷公问于岐伯曰:脏止五乎?腑止六乎?岐伯曰:脏六腑七也。雷公曰:脏六何以名五也?岐伯曰:心肝脾肺肾五行之正也,故名五脏。胞胎非五行之正也,虽脏不以脏名之。雷公曰:胞胎何以非五脏之正也?岐伯曰:心火也,肝木也,脾土也,肺金也,肾水也,一脏各属一行。胞胎处水火之歧;非正也,故不可称六脏也。雷公曰:肾中有火亦水火之歧也,何肾称脏乎?岐伯曰:肾中之火先天火也,居两肾中而肾专司水;也。胞胎上系心,下连肾,往来心肾,接续于水火之际,可名为火,亦可名为水,非水火之正也。雷公曰:然则胞胎何以为脏乎?岐伯曰:胞胎处水火之两歧,心肾之交,非胞胎之系不能通达上下,宁独妇人有之,男子未尝无也。吾因其两歧,置于五脏之外,非胞胎之不为脏也。雷公曰:男女各有之,亦有异乎?岐伯曰:系同而口异也。男女无此系,则水火不交,受病同也。女系无口,则不能受妊,是胞胎者,生生之机,属阴而藏于阳,非脏而何。雷公曰:胞胎之口又何以异?岐伯;曰:胞胎之系,上出于心之膜膈,下连两肾,此男女之同也。惟女下大而上细,上无口而下有口,故能纳精以受妊。雷公曰:腑七而名六何也?岐伯曰:大小肠、膀胱、胆、胃、三焦、包络,此七腑也。遗包络不称腑者,尊帝耳。雷公曰;包络可遗乎?岐伯曰:不可遗也。包络为脾胃之母,土非火不生。五脏六腑之气咸仰于心君,心火无为,必藉包络有为,往来宣布胃气,能入脾气,能出各脏腑之气,始能变化也。雷公曰:包络既为一腑,奈何尊帝遗之。尊心为君火,称包络为相火,可乎?请登之《外经》咸以为则。
陈远公曰:脏六而言五者,言脏之正也。腑七而言六者,言腑之偏也。举五而略六,非不知胞胎也;举六而略七,非不知包络也。有雷公之间,而胞胎包络昭于古今矣。

- 脏腑阐微篇《外经微言》
- 脏腑部《类经图翼》
- 脏腑定位《医学入门》
- 脏腑补泻《中医内科学》
- 脏腑分发于面部《诊家正眼》
- 脏腑病症主药《本草求真》
- 脏腑歌《小儿推拿广意》
- 脏腑病外候《察病指南》
- 脏腑功能失常影响冲任为病《中医妇科学》
- 脏腑病及各部所属药性《丹溪手镜》
- 脏腑贵贱《医述》
- 脏腑病机论《血证论》
- 脏腑兼病辨证《中医诊断学》
- 脏腑病机《中医基础理论》
-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中医儿科学》
- 脏腑表里三阴三阳轮廓贯通《审视瑶函》
- 脏腑经络《金匮悬解》
- 脏腑表里《医学集成》
- 脏腑经络《医学真传》
- 脏腑辨证《中医诊断学》
- 脏腑经络八《金匮悬解》
- 脏腑辨证《中医儿科学》
- 脏腑经络二《金匮悬解》
- 脏腑辨证《中医词典》
- 脏腑经络九《金匮悬解》
- 脏腑(腔子、脂膜)《医述》
- 脏腑经络六《金匮悬解》
- 脏腑《中医词典》
- 脏腑经络配合《伤寒直格》
- 脏度《中医词典》
- 脏腑经络七《金匮悬解》
《外经微言》
- 概述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卷四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卷八
- 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