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升降浮沉补泻法
(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味辛补酸泻(所以制金)。气温补凉泻(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味咸补甘泻(所以制水)。气热补寒泻(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味甘补苦泻(所以制土)。
气(温凉寒热补泻各从其宜。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味酸补辛泻(所以制水)。气凉补温泻(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味苦补咸泻(所以制火)。气寒补热泻。五脏更相平也,一脏不平病。故曰安谷则昌,绝谷故血不可不养,卫不可不温。血温卫和,荣卫将行,常有天命也。

- 药性升降浮沉补泻法《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 药性论《银海精微》
- 药性生熟〔用〕法《医学启源》
- 药性光明赋《异授眼科》
- 药性小引《幼科铁镜》
- 药性歌括《寿世保元》
- 药性形名论《侣山堂类辩》
- 药性歌(凡二百四十首 添加)《明医指掌》
- 药性要旨《汤液本草》
- 药性歌《万病回春》
- 药性要旨《卫生宝鉴》
- 药性赋幼科摘要《幼科铁镜》
- 药性要旨《医旨绪余》
- 药性裁成章《韩氏医通》
- 药性要旨《医学启源》
- 药性裁成《医旨绪余》
- 药性阴阳论《药鉴》
- 药性不同《医学纲目》
- 药性有畏恶《冯氏锦囊秘录》
- 药性便览《痧胀玉衡》
- 药性指掌九十首《医经国小》
- 药性变迁论《医学源流论》
- 药性专长论《医学源流论》
- 药性,药性赋《古今医鉴》
- 药性总义《本草备要》
- 药性(温门)《药鉴》
- 药性总义《本草从新》
- 药性(热门)《药鉴》
- 药学发展简史《医院药学》
- 药性(平门)《药鉴》
- 药学管理人员的职责《医院药学》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 作者:李东垣 朝代:元 年份:公元1271年—1368年
- 序
- 卷一总赋
- 卷二
- 主治指掌
- 卷二用药须知
- 卷三
- 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