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
〔郑〕夫汗者,心之所藏,在内为血,发外者为汗。盖汗乃心之液,故人之气血平则宁,偏则病。经云∶阴虚阳必凑,则发热而自汗,阳虚而阴必乘,则发厥而自汗。皆由阴阳偏胜而致也。小儿血气嫩弱,肤腠未密,若浓衣温暖,熏蒸脏腑,脏腑生热,热搏于心,为邪所胜,故液不能内藏,熏出肌肤,则为盗汗也。又或伤于冷热,冷热交争,阴阳不顺,津液走泄,亦令睡中汗自出。其间有虚实之证,虚者谓诸病后、大汗后、血气尚弱,液溢自汗,或潮热或寒热发过之后身凉自汗,日久令人黄瘦,失治则变为骨蒸疳劳也。丹溪云∶盗汗者,谓睡而汗出也,不睡则不出,汗出,方其睡熟也, 然出焉,觉则止而不复出矣,亦是心虚,宜敛心气,益肾水,使阴阳调和,水火升降,其汗自止。钱氏云∶上至头,下至项,谓之六阳虚汗,不须治之。

- 汗《证治准绳·幼科》
- 汗《医述》
- 汗《张氏医通》
- 汗《医述》
- 汗《张氏医通》
- 汗《医述》
- 汗《临证指南医案》
- 汗《医学入门》
- 汗《医碥》
- 汗《续名医类案》
- 汗《医碥》
- 汗《续名医类案》
- 汗《张聿青医案》
- 汗《冯氏锦囊秘录》
- 汗《顾松园医镜》
- 汗《冯氏锦囊秘录》
- 汗《古今医案按》
- 汗《医宗金鉴》
- 汗《古今医案按》
- 汗《医学纲目》
- 汗《医经原旨》
- 汗《中医词典》
- 汗《周慎斋遗书》
- 汗《止园医话》
- 汗《冷庐医话》
- 汗《圣济总录》
- 汗《幼科释谜》
- 汉医《中医词典》
- 汗《脉因证治》
- 汉医《中医名词词典》
- 汗《痘疹心法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