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庐医话》书籍目录

发热有阳陷入阴者,有阳浮于外者。阳陷入阴者,其热自阴分达于阳分,与疟热相似,而实不同疟,为阴阳交争,此为阳陷于阴,故但热不寒,若独用表散药,则药力从阳分而泄,何由入阴分引阳邪而出?用宜孙真人柴胡梅连散,盖以梅连摄柴胡入阴分而出之阳,其邪乃得去也。(说见《小儿诸热辨》。)阳浮于外者,乃表里俱虚,阳气不归元而浮于外也,宜以六神散粳米煎。和其胃气,阳气归内,身体自凉。(说见《慈幼筏》。)此二证一系外感,一系内伤,临证宜详察之。柴胡梅连散∶柴胡、前胡各三钱,胡黄连乌梅各一钱。上 咀,每一钱,童便一盏,猪肚一枚,猪脊髓一条,韭根白半钱,同煎,不拘时温服。六神散∶四君子加山药扁豆(姜水浸,去壳炒)、煨生姜大枣。王孟英读书精细,最有卓识,如论虞花溪治夜热症,独能辨前人之误,详见《古今医案按选》,备录于此。

虞花溪治一妇,年四十余,夜间发热晨退,五心烦热无休止时,半年后,虞诊其脉,六部皆数伏而牢,浮取全不应,与东垣升阳散火汤,(妙!切记此法,今人则竟滋阴降火矣。)四服热减大半,胸中觉清快胜前,再与二帖,热悉退,后以四物加知柏,少佐炒干姜,服二十余帖愈。

余按∶夜热脉数,的系阴虚,因其脉伏且牢,浮取不应,故用升阳散火得效,仍以阴药收功,然阴药用六味及二地、二冬必不效,妙在芎归合知柏,及从治之炒干姜也。王孟英云∶此热在血分,而误治半年,其热愈伏愈深,故脉症如是,补用升阳散火,所谓“火郁发之”也,后以炒干姜佐四物知柏收功,乃血分受病之专剂,与阴虚生热当用阴药者治法有别,误用皆为戈戟。

江氏之注,俞氏之论,皆欠明晰,无怪庸庸者之议药不议病也。

冯楚瞻曰∶潮热之证,有阴阳之分。平旦潮热,自寅至申,行阳二十五度,诸阳用事,热在行阳之分,肺气主之。日晡潮热,自申至寅,行阴二十五度,诸阴用事,热在行阴之分,肾气主之。一以清肺,一以滋肾。若气虚潮热,参、 、熟附,所谓温能除大热也。血行潮热,归、芍、骨皮,所谓养阴退阳也。其论潮热颇详,如《伤寒论》所云∶日晡潮热,以阳明主于申酉戌之故。则所谓行阳主肺气,行阴主肾气,乃浑举之辞,不可执一。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冷庐医话》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冷庐医话》书籍目录
  1. 《冷庐医话》
  2. 《周慎斋遗书》
  3. 《友渔斋医话》
  4. 《明医指掌》
  5. 《脉因证治》
  6. 《本草求真》
  7. 《针灸素难要旨》
  8. 《张氏医通》
  9. 《急救良方》
  10. 《医述》
  11. 《陈氏幼科秘诀》
  12. 《中医词典》
  13. 热·暑·燥《周慎斋遗书》
  14. 《止园医话》
  15. 热崩用凉血地黄汤论《女科经纶》
  16. 惹肥《中医词典》
  17. 热闭《中医词典》
  18. 绕脐翻《松峰说疫》
  19. 热闭《明医指掌》
  20. 桡神经损伤《骨科学》
  21. 热闭《金匮翼》
  22. 桡骨远端骨折《骨科学》
  23. 热痹《中医名词词典》
  24. 桡骨小头半脱位《骨科学》
  25. 热痹《圣济总录》
  26. 桡骨膜反射异常《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27. 热痹《中医词典》
  28. 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中医伤科按摩学》
  29. 热痹《症因脉治》
  30. 桡骨干下1/3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骨科学》
  31. 热痹《金匮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