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不通
(大小肠交 遗尿 脱肛经曰∶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是知肾主二便,肾经津液干枯,则大便闭结矣。然有实闭、虚闭、热闭、冷闭之不同。如阳明胃实,燥渴、谵语,不大便者,实闭也,小承气汤下之。若老弱人精血不足,新产妇人气血干枯,以致肠胃不润,此虚闭也,四物汤加松子仁、柏子仁、肉苁蓉、枸杞、人乳之类以润之,或以蜜煎导而通之;若气血两虚,则用八珍汤。热闭者,口燥、唇焦,舌苔黄,小便赤,喜冷、恶热,此名阳结,宜用清热攻下之法,三黄枳术丸主之。冷闭者,唇淡、口和,舌苔白,小便清,喜热、恶寒,此名阴结宜用温药而兼润燥之法,理中汤加归、芍主之。凡虚人不大便,未可勉强通之。大便虽闭腹无所苦,但与润剂,积久自行,不比伤寒邪热,消烁津液,有不容刻缓之势也。予尝治老人虚闭,数至圊而不能便者,用四物汤及滋润药加升麻,屡试屡验,此亦救急之良法也。干枯,大肠结燥,便溺俱自前出,此非交肠,乃血液枯涸之征,气血衰败之候也。多服大剂八珍汤,或可稍延岁月耳。
遗尿有二症,一因脾胃虚弱,仓禀不固,肠滑而遗者;一因火性急速,逼迫而遗者,宜分别治之。脾虚,理中汤;火盛,芍药甘草汤加黄连。
脱肛也有二症,一因气虚下陷而脱者,补中益气汤;一因肠胃有火,肿胀下脱者,四物加升麻、黄芩、荷叶之属。
小承气汤 (见伤寒少阴经证。
四物汤 (见虚劳。
蜜煎导法 (见伤寒。
八珍汤 (见虚劳)
理中汤 (见伤寒中寒门。
五苓散 (见太阳腑病。
补中益气汤 (见类中。

- 大便不通《医学心悟》
- 大便不通《保婴撮要》
- 大便不通《针灸资生经》
- 大便不通《保婴撮要》
- 大便不通《仁术便览》
- 大便不通《医碥》
- 大便不通《推拿抉微》
- 大便不通《医碥》
- 大便不通《奇效简便良方》
- 大便不通《普济方·针灸》
- 大便不通《幼科铁镜》
- 大便不通《普济方·针灸》
- 大便不通《盘珠集胎产症治》
- 大便不通《证治准绳·杂病》
- 大便不通《女科证治准绳》
- 大便不通《证治准绳·女科》
- 大便不通第七十三问《婴童百问》
- 大便不通《证治准绳·类方》
- 大便不通方一十七首《外台秘要》
- 大便不通《张氏医通》
- 大便不通候《诸病源候论》
- 大便不通《张氏医通》
- 大便不通候《诸病源候论》
- 大便不通《张氏医通》
- 大便不通候《诸病源候论》
- 大便不通《证治准绳·幼科》
- 大便不通候(妇科心镜 下)《古今医统大全》
- 大便不通《杂病广要》
- 大便不通脉案《类证治裁》
- 大便不通《续名医类案》
- 大便不通脉候《类证治裁》
《医学心悟》
- 序
- 自序
- 凡例
- 卷一
- 医中百误歌
- 保生四要
- 治阴虚无上妙方
- 人参果
- 医有彻始彻终之理
- 内伤外感致病十九字
- 火字解
- 脉法金针
- 寒热虚实表里阴阳辨
- 医门八法
- 伤寒纲领
- 伤寒主治四字论
- 经腑论
- 阴证有三说
- 论疫
- 六气相杂须辩论
- 论中风
- 中风寒热辨
- 中风不语辨
- 中风类中辨证法
- 杂症主治四字论
- 入门辨证诀
- 卷二
- 伤寒类伤寒辨
- 伤寒六经见证法
- 太阳经证
- 阳明经证
- 少阳经证
- 太阴经证
- 少阴经证
- 厥阴经证
- 太阳腑病
- 阳明腑病
- 论里中之里
- 复论阳明本证用药法
- 论阳明兼证用药法
- 合病并病
- 直中三阴诸证
- 两感
- 伤寒兼症
- 咳嗽
- 止嗽散
- 小半夏加茯苓汤
- 咽痛
- 伤寒吐血
- 犀角地黄汤
- 衄
- 便脓血
- 蓄血
- 桃核承气汤
- 抵当汤
- 动阴血
- 鼻鼾鼻鸣
- 不能言及语言难出
- 葳蕤汤
- 温疟
- 身重难转侧
- 发黄
- 栀子柏皮汤
- 茵陈蒿汤
- 茵陈五苓散
- 茵陈术附汤
- 痉
- 加减小续命汤
- 三一承气汤
- 斑疹
- 三黄解毒汤
- 犀角大青汤
- 结胸痞气
- 小陷胸汤
- 大陷胸汤
- 半夏泻心汤
- 白散
- 枳实理中丸
- 脏结
- 振战栗
- 筋惕肉
- 真武汤
- 义手冒心
- 惊悸
- 小便不利
- 遗溺
- 呃逆
- 扁鹊丁香散
- 懊
- 栀子豉汤
- 郁冒
- 导赤散
- 奔豚
- 身热恶寒身寒恶热
- 风温湿温
- 风湿相搏
- 劳复、食复、女劳复
- 人参三白汤
- 阴阳易
- 狐惑
- 雄黄丸方
- 阳毒阴毒
- 栀子汤
- 百合病
- 百合知母汤方
- 坏病
- 羊肉汤方
- 热入血室
- 阴躁似阳躁
- 阳厥似阴厥
- 肿
- 除中
- 气上冲心
- 瓜蒂散
- 姜附汤
- 桂枝附子汤
- 甘草附子汤
- 麻黄附子细辛汤
- 十枣汤
- 人参膏
- 当归补血汤
- 酸枣仁汤
- 小青龙汤
- 桂枝甘草汤
- 卷三
- 中风门
- 类中风
- 伤暑(霍乱、搅肠痧
- 疫疠
- 虚劳
- 咳嗽
- 喘
- 吐血
- 头痛
- 心痛
- 胸痛
- 胁痛
- 胃脘痛
- 腹痛
- 小腹痛
- 身痛
- 肩背臂膊痛
- 腰痛
- 痹(鹤膝风)
- 痿
- 脚气
- 疠风
- 噎膈
- 痢疾
- 泄泻
- 疟疾
- 论水肿鼓胀
- 水肿
- 鼓胀
- 积聚
- 疝气
- 痰饮
- 呕吐哕、呃逆
- 三消
- 热淋
- 小便不通
- 大便不通
- 小便不禁
- 便血
- 尿血
- 卷四
- 遗精
- 赤白浊
- 黄疸
- 不能食
- 不得卧
- 自汗盗汗
- 癫狂痫
- 惊悸恐
- 眩晕
- 健忘
- 嘈杂
- 咽喉(口舌齿唇)
- 目
- 面
- 瘰
- 鼻
- 耳
- 痔疮
- 内痈
- 诸虫
- 五绝
- 月经不调
- 室女经闭成损
- 暴崩下血
- 带下
- 求嗣
- 转女为男说
- 诊妇人有孕法
- 验胎法
- 食忌
- 药忌
- 恶阻
- 胎动不安
- 胎漏
- 子悬(子眩
- 胎不长
- 半产
- 子烦
- 子痫
- 子鸣
- 子喑
- 孕妇内痈
- 鬼胎(梦与鬼交
- 热病胎损
- 娠妊小便不通转胞胞损
- 胎水肿满
- 乳自出
- 临产将护法
- 十产论
- 交骨不开产门不闭
- 胞衣不下
- 产后将护法
- 产后血晕
- 产后不语
- 产后发热
- 产后颠狂
- 心神惊悸
- 汗多变痉
- 产后身痛
- 产后腰痛
- 恶露不绝
- 产后心腹诸痛
- 蓐劳
- 喘促
- 鼻黑鼻衄
- 产后乳疾
- 乳痈乳岩
- 妇人隐疾
- 卷五
- 外科十法
- 周身上下所患之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