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端本澄源至要口诀

《幼幼集成》书籍目录

凡临病家诊视小儿,无论病之轻重,证之顺逆,稍长者令其本身忌口,乳子即令乳母忌口,严禁荤酒油腻,酸咸辛辣,但可香茶白饭,稍用蜜饯糖食而已。盖乳房为胃经所主,饮食入胃,腐化精微而为荣血,贮于冲脉,冲脉载以上行,遂变赤为白而为乳汁。小儿赖此以为命,与乳母气候相关,吉凶共际。是以母食热,子受热;母食寒,子受寒;母食毒,子中毒。又惟荤酒油腻,甘肥凝滞之物为尤甚,故凡小儿有病,但得乳母忌口,即不药亦能自愈。不观穷乡僻壤,藜藿单寒之家,所育之子,肥实壮健,而且少病,病亦易愈。人但云他人之子,何以易育?不知他家无甘肥凝腻,口腹清淡,所以病少而易育;自家乳母,纵口饮啖,荤酒不忌,医虽用药得法,其如乳汁不清,胃口油滞,不能宣布药力,所以多病难医也。此至紧至要关头,医者不为切戒,其咎在医,至于病家,每多自误。凡乳子有病,其母于房劳食饮,寒暑喜怒,一毫不慎,惟责效于医之草根树皮,讵知刀头圭角,能胜其无情之相火,能制其有质之油腻耶?徒令医者劳心,病儿受苦,深可悲悯!复有妇人姑息之爱,切要提防。昔予一堂弟年八岁,因病伤寒几死,得遇明者保全,稍能步履,医嘱严忌荤腥。予伯母觌面承错,私以烂蹄花一碗与之。病患见肉,登时食尽,时予目睹其事。夜即变证,四肢厥冷,口吐白沫,喉内痰鸣,两目直视而绝。予伯与医者惊惶无措,莫测其由,因询曾食何物?伯母坚辞无有,微风不露,予亦莫敢直言。医者无可下手,遂辞去。予取山楂肉,炒研细末,以浓姜汤调灌数次。盖山楂多服,最能通利,五更大泻数行,所下油腻胶滞之物,内有精肉犹存,人事倏清。伯见所下之物,始知食肉生变,痛詈其母,几至反目。幸予在侧开解之,令予调理,予为畅脾而安。此等暧昧,苟非予之目击,伯母必不直告,即至真死,彼亦不言,医者亦不知其何以变证而死!可见妇女误事,为祸如此其烈也。凡类此者,以天下之大,又岂特一人而已。故凡遇膏粱宦室,不可不谆切言之,以杜其姑息之害。

小儿在胎之时,冲脉运血以养之;及其产下,冲脉载血以乳之。乳为血化,所以儿之脾胃,独与此乳汁相吻合,其他则皆非所宜矣。凡小儿一周二岁,止可饮之以乳,切不可 以谷食。盖谷食有形之物,坚硬难消。

儿之脾气未强,不能运化,每多因食致病。倘乳少必欲借谷食调养者,须以早米炒熟磨粉,微入白糖,滚汤调服,不致停滞。至于肉食,尤为有害。凡小儿五岁之内,能忌肉食,终身无脾病。无奈愚夫愚妇,莫可理喻,见儿病稍愈,即以肉食饲之,谬云虚补不如实补,谓药补为虚,肉补为实。不知此语出于何经?妄诞无知,真堪唾骂!及其脾胃凝滞,儿病复作,始为仓惶懊悔,是谁之咎!故小儿病后,必不可妄用荤腥,只可素食调理,或一月半月,待其脾气已健,始可略与清汤,仍不得过用甘肥。盖甘肥之物,非但不能益儿,适足以致病。

医者能知此意,治病必不掣肘;病家能根据禁忌,断无反复之虞。此非摸拟之辞,实知之深,见之确,端本澄源,莫切乎此。予虽未学,临证有年,病家之弊,无不周知,故不得不剖心相告,庶后贤知所提备云。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幼幼集成》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幼幼集成》书籍目录
  1. 治病端本澄源至要口诀《幼幼集成》
  2. 治病当先救急《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3. 治病法解二《医医小草》
  4. 治病当悉未病论《一得集》
  5. 治病法解一《医医小草》
  6. 治病不可开门揖盗说《幼科铁镜》
  7. 治病法论《温病条辨》
  8. 治病不可关门杀贼说《幼科铁镜》
  9. 治病法要《思考中医》
  10. 治病不必顾忌论《医学源流论》
  11. 治病方《集验方》
  12. 治病不必分经络脏腑论《医学源流论》
  13. 治病分合论《医学源流论》
  14. 治病必审四时用药说《证治心传》
  15. 治病妇当先问娠《女科经纶》
  16. 治病必求于本《丹溪心法》
  17. 治病何者为难《友渔斋医话》
  18. 治病必求于本《类经》
  19. 治病缓急论《医学源流论》
  20. 治病必求于本《中医词典》
  21. 治病奇穴《医学入门》
  22. 治病必求于本《中医名词词典》
  23. 治病求本《轩岐救正论》
  24. 治病必求其本论《目经大成》
  25. 治病如操舟《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26. 治病必求其本论《格致余论》
  27. 治病十一证歌《针灸大全》
  28. 治病必求其本论《古今医统大全》
  29. 治病手法歌六十三法《针灸神书》
  30. 治病必求其本《此事难知》
  31. 治病虽愈善后不可缺《友渔斋医话》

《幼幼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