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十一证歌
攒竹丝竹主头疼,偏正皆宜向此针。更去大都除泻动,风池又刺三分深。曲池合谷先针泻,永与除 病不侵。根据此下针无不应,管教随手便安宁。
头风头痛与牙疼,合谷三间两穴寻。更向大都针眼痛,太渊穴内用行针。牙痛三分针吕细,齿疼根据前指上明。更推大都左之右,交互相迎仔细寻。
听会兼之与听宫,七分针泻耳中聋。耳门又泻三分许,更加七壮灸听宫。大肠经内将针泻,曲池合谷七分中。医者若能明此理,针下之时便见功。
肩背并和肩膊疼,曲池合谷七分深。未愈尺泽加一寸,更于三间次第行。各入七分于穴内,少风二府刺心经。穴内浅深根据法用,当时蠲疾两三经。
咽喉以下至于脐,胃脘之中百病危。心气痛时胸结硬,伤寒呕哕闷涎随。列缺下针三分许,三分针泻到风池。二手三间并三里,中冲还刺五分根据。
汗出难来刺腕骨,五分针泻要君知。鱼际经渠并通里,一分针泻汗淋漓。手指三间及三里,大指各刺五分宜。汗至如若通遍体,有人明此是医师。
四肢无力中邪风,眼涩难开百病攻。精神昏倦多不语,风池合谷用针通。两手三间随后泻,三里兼之与太冲。各入五分于穴内,迎随得法有神功。
风池手足指诸间,右痪偏风左曰瘫。各刺五分随后泻,更灸七壮便身安。三里阴交行气泻,一寸三分量病看。每穴又加三七壮,自然瘫痪实时安。
疟疾将针刺曲池,经渠合谷共相宜。五分针刺于二穴,疟病缠身方得离。未愈更加三间刺,五分深刺莫忧疑。又兼气痛增寒热,间使行针莫用迟。
腿膝腰疼痞气攻,髋骨穴内七分穷。更针风市兼三里,一寸三分补泻同。又去阴交泻一寸,行间仍刺五分中。刚柔进退随呼吸,去疾除 捻指功。
肘膝疼时刺曲池,进针一寸是便宜。左病针右右针左,根据此三分泻气奇。膝痛三分针犊鼻,三里阴交要七次。但能仔细寻其理,劫病之功在片时。

- 治病十一证歌《针灸大全》
- 治病如操舟《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 治病手法歌六十三法《针灸神书》
- 治病求本《轩岐救正论》
- 治病虽愈善后不可缺《友渔斋医话》
- 治病奇穴《医学入门》
- 治病先观形色然后察脉问证论《格致余论》
- 治病缓急论《医学源流论》
- 治病须明阴阳虚实论《证治心传》
- 治病何者为难《友渔斋医话》
- 治病要法《幼幼新书》
- 治病妇当先问娠《女科经纶》
- 治病要诀《医学集成》
- 治病分合论《医学源流论》
- 治病要穴《医学入门》
- 治病方《集验方》
- 治病要穴(医学入门)《针灸大成》
- 治病法要《思考中医》
- 治病宜早《中医内科学》
- 治病法论《温病条辨》
- 治病则例歌《外科正宗》
- 治病法解一《医医小草》
- 治病则例歌《外科选要》
- 治病法解二《医医小草》
- 治病主药诀《医学传心录》
- 治病端本澄源至要口诀《幼幼集成》
- 治不食乳及不大小便《达生编》
- 治病当先救急《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 治缠喉风《是斋百一选方》
- 治病当悉未病论《一得集》
- 治产妇横生《儒门事亲》
《针灸大全》
- 作者:徐凤 朝代:明·正统四年 年份:公元1439 年
- 卷之一
- 周身经穴赋
- 十二经脉歌
- 十二经本一脉歌
- 经穴起止歌
- 十五脉络歌
- 经脉气血多少歌
- 禁针穴歌
- 禁灸穴歌
- 血忌歌
- 逐日人神歌
- 九宫尻神歌
- 太乙人神歌
- 孙思邈先生针十三鬼穴歌
- 长桑君天星秘诀歌
-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并治杂病歌
- 四总穴歌
- 千金十一穴歌
- 治病十一证歌
- 流注指微赋
- 通玄指要赋
- 灵光赋
- 席弘赋
- 卷之二
- 卷之三
- 周身折量法
- 先论取周身寸法
- 头部中行一十四穴
- 头部二行左右一十四穴
- 头部三行左右一十二穴
- 侧头部左右二十六穴
- 面部中行六穴
- 面部二行左右十穴
- 面部三行左右十穴
- 面部四行左右十穴
- 侧面部左右十四穴
- 肩膊部左右二十六穴
- 背部中行十二穴
- 背部二行左右四十六穴
- 背部三行二十八穴
- 侧颈部左右十八穴
- 膺部中行七穴
- 膺部二行左右十二穴
- 膺部三行左右十二穴
- 膺部四行十二穴
- 侧腋部八穴
- 腹部中行十五穴
- 腹部二行左右二十二穴
- 腹部三行左右二十四穴
- 腹部四行左右十四穴
- 侧胁部左右十二穴
- 手太阴肺之经左右十八穴
- 手阳明大肠之经左右二十八穴
- 手厥阴心包络之经左右十六穴
- 手少阳三焦之经左右二十四穴
- 手少阴心之经左右十八穴
- 手太阳小肠之经左右十六穴
- 足太阴脾之经左右二十二穴
- 足厥阴肝之经左右二十二穴
- 足阳明胃之经左右三十穴
- 足少阴肾之经左右二十穴
- 足少阳胆之经左右二十八穴
- 足太阳膀胱之经左右三十六穴
- 卷之四
- 卷之五
- 卷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