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不利证治
经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又曰∶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又曰∶肝有热则小便先赤。凡小便赤涩为热,小便自遗为寒。热者火有余,水不足,治宜泻心火、滋肾水,加味导赤散;寒者火不足,水有余,治宜温肾水、益心火,益智散。
小便不通,乃由脏气虚,受热壅滞,宣化不行,非塞非痛,但闭而不通,腹胀紧满。宜五苓散加车前、灯芯。
大病之后,气虚津液不足,而小便闭者,不可利之。利则中气日虚,津液愈涸。宜人参散。
小儿患淋,小便淋沥作痛,不必分五种,然皆属火热。宜清利之,海金砂散。
小便自出而不禁者,谓之遗尿;睡中自出者,谓之尿床。此皆肾与膀胱虚寒也。益智散加附、桂、龙骨。
小儿初便黄赤,落地良久,凝如白膏者,谓之尿白。伤脾所致,久而成疳。胃苓丸,盐汤下。
小儿小便出时,色白混浊,随尿而来,谓之白浊。此心经虚热,宜清心莲子饮。
【入方】
加味导赤散 治心热肝热,小便赤涩。
淮木通 怀生地 炙草 枯黄芩 黑栀仁 泽泻 北柴胡(以上各一钱)
淡竹叶七片灯芯十茎水煎,空心热服。
益智散 治水有余,火不足而遗溺。
益智仁(五钱,盐水炒) 补骨脂(三钱,盐水炒) 白云苓(五钱,酒炒)
共为细末,每服一钱,盐汤调下。
五苓散 方见卷二暑证门。
人参散 治气虚津液不足,小便不通。
官拣参(一钱) 大麦冬(二钱) 川黄柏(五分) 炙甘草(一钱)
生姜三片,水煎服。
海金砂散 治小儿诸淋,皆属于热。
香附米(酒炒) 正川芎(酒炒) 赤茯苓(屑炒,以上各五钱) 白滑石(水飞,一钱) 陈枳壳(炒)宣泽泻(焙) 陈石苇(焙) 尖槟榔(炒,以上各一钱五分)
共为细末,每服一钱,淡盐汤调下。
胃苓丸 方见卷二湿证门。
清心莲子饮 专治白浊。
建莲子(二钱) 白云苓(一钱五分) 益智仁(一钱) 远志肉(五分) 大麦冬(一钱) 官拣参(五分)石菖蒲(五分) 车前子(五分) 漂白术(六分) 宣泽泻(四分) 生甘草(三分)
灯芯十茎,水煎,空心服。

- 小便不利证治《幼幼集成》
- 小便不利续法《医学纲目》
- 小便不时《奇效简便良方》
- 小便不利数《丹溪手镜》
- 小便不通《圣济总录》
- 小便不利论《症因脉治》
- 小便不通《傅青主男科》
- 小便不利候《诸病源候论》
- 小便不通《中医词典》
- 小便不利歌《伤寒百证歌》
- 小便不通《产宝》
- 小便不利(小便难附)《伤寒六书》
- 小便不通《重订灵兰要览》
- 小便不利(伤寒门 下)《古今医统大全》
- 小便不通《推求师意》
- 小便不利《伤寒括要》
- 小便不通《医学纲目》
- 小便不利《广瘟疫论》
- 小便不通《医宗金鉴》
- 小便不利《医效秘传》
- 小便不通《幼幼新书》
- 小便不利《竹林女科证治》
- 小便不通《医学入门》
- 小便不利《推拿抉微》
- 小便不通《医述》
- 小便不利《伤寒大白》
- 小便不通《杂病广要》
- 小便不利《医学心悟》
- 小便不通《证治准绳·幼科》
- 小便不利《张氏医通》
- 小便不通《张氏医通》
《幼幼集成》
- 裘序
- 梁序
- 小引
- 凡例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卷四
- 肿满证治
- 胀满证治
- 黄胆证治
- 腹痛证治
- 癖积症治
- 虫痛证治
- 诸汗证治
- 疝气证治
- 啼哭证治
- 夜啼证治
- 二便证治
- 小便不利证治
- 大便证治
- 头项囟证治
- 目病证治
- 耳病证治
- 鼻病证治
- 口疮证治
- 舌病证治
- 齿牙证治
- 咽喉证治
- 龟胸龟背证治
- 鹤膝证治
- 五软五硬证治
- 丹毒证治
- 水痘露丹
- 破伤风证
- 疹证治
- 诸疮证治
- 瘰证治
- 杨梅疮证治
- 卷五万氏痘麻
- 卷六万氏痘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