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病证治
经曰∶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心,心主舌,在窍为舌。又曰∶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夫舌为心之苗,胃之根。小儿多生舌病,以心脾之积热也,故有重舌、木舌、弄舌、舌胎等证,宜辨其虚实而治之。
重舌者,心脾有热。盖脾之大络,出于舌下,有热则气血俱盛。附舌根下,忽重生一舌而短小,内服沆瀣丹,外以针刺去恶血,用蒲黄、黄柏末敷之。
木舌者,心脾积热之气上冲,故令舌肿,渐渐长大,塞满口中。若不急救,必致害人。内服沆瀣丹,外以针刺去恶血,以碧雪散、竹沥调匀敷之。
弄舌者,脾脏虚热,令舌络紧,时时舔舌,俗人称为蛇丝惊者是也。切勿以寒凉攻下治之,少与泻黄散服之,不效,四君子汤。或渴欲饮水,面无红赤色,此脾胃津液不足,不可误认为热,宜七味白术散。
面黄肌瘦,五心烦热而弄舌者,此疳证也。须从疳证门参考,宜集圣丸。
大病后精神困倦,饮食少思而弄舌者,凶候。盖气血两虚,精神将脱。速以十全大补汤挽救之。
舌上黑苔,其热已剧,急以薄荷煎汤洗之。如舌转红色者,可治,凉膈散下之;洗不红者,不治。
泄泻后舌上白苔,此津液不深,不能上潮于口,为虚热也。理中汤。
【入方】
集成沆瀣丹 方见卷一胎疾门。
碧雪散 方见卷四口疮门。
泻黄散 方见卷四口疮门。
七味白术散 方见卷三泄泻门。
集圣丸 方见卷三疳证门。
十全大补汤 方见卷一保产门。
凉膈散 治心脾有热,舌上黑苔。

- 舌病证治《幼幼集成》
- 舌病证候(附失欠)《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舌病证治《推拿抉微》
- 舌病原由症治《幼科释谜》
- 舌部《疡医大全》
- 舌病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 舌部《外科大成》
- 舌病简便方《幼幼集成》
- 舌部疾患《理疗学》
- 舌病方《千金翼方》
- 舌部经络《重楼玉钥续编》
- 舌病《急救广生集》
- 舌部舌色内应脏腑篇《形色外诊简摩》
- 舌病《医学摘粹》
- 舌部证治(计九证)《外科证治全书》
- 舌病《医学摘粹》
- 舌颤《中医名词词典》
- 舌病《备急千金要方》
- 舌颤《中医词典》
- 舌病《备急千金要方》
- 舌瞠硬大闭咽喉《喉舌备要秘旨》
- 舌病《四圣心源》
- 舌出《中医词典》
- 舌病《千金翼方》
- 舌出不牧《古今医统大全》
- 舌辨阴阳水枯三证《医学集成》
- 舌出不能入《奇方类编》
- 舌扁桃体肥大《临床激光治疗学》
- 舌出不入门主方《疡医大全》
- 舌边《中医词典》
- 舌出不入门主论《疡医大全》
《幼幼集成》
- 裘序
- 梁序
- 小引
- 凡例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卷四
- 肿满证治
- 胀满证治
- 黄胆证治
- 腹痛证治
- 癖积症治
- 虫痛证治
- 诸汗证治
- 疝气证治
- 啼哭证治
- 夜啼证治
- 二便证治
- 小便不利证治
- 大便证治
- 头项囟证治
- 目病证治
- 耳病证治
- 鼻病证治
- 口疮证治
- 舌病证治
- 齿牙证治
- 咽喉证治
- 龟胸龟背证治
- 鹤膝证治
- 五软五硬证治
- 丹毒证治
- 水痘露丹
- 破伤风证
- 疹证治
- 诸疮证治
- 瘰证治
- 杨梅疮证治
- 卷五万氏痘麻
- 卷六万氏痘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