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太乙神精丹

《备急千金要方》书籍目录

客忤霍乱腹痛胀满,尸疰恶气,癫狂鬼语,蛊毒妖魅,温疟,但是一切恶毒无所不治方

丹砂 曾青 雌黄 雄黄 磁石(各四两) 金牙(二两半)

上六味,各捣,绢下筛,其丹砂、雌黄雄黄三味,以 醋浸之,曾青好酒于铜器中渍,纸密封讫,日中曝百日,经夏急五日,亦得无日,以火暖之。然后各研,令如细粉,以醋拌,使干湿得所,纳土釜中,以六一泥固济,勿令泄气。干后安铁环施脚高一尺五寸置釜上,以渐放火,初放火取熟两秤,炭各长四寸置釜上,待三分二分尽,即益。如此三度尽用熟火,然后用益生炭其过三上熟火以外,皆须加火渐多,及至一伏时,其火已欲近釜,即便满,就釜下益炭,经两度即罢,火尽极冷,然后出之,其药精飞化凝着釜上五色者上,三色者次,一色者下。虽无五色,但色光明皎洁如雪最佳。若飞上不尽,更令与火如前,以雄鸡翼扫取,或多或少不定,研如枣膏,丸如黍粒。治偏风、大风、恶疾、癫痫、疠节鬼打等最良。服法,平旦空腹一丸为度。其疟病积久,百方不瘥。又加心腹胀满上气,身面脚等并肿垂死者,服一丸,吐即瘥,亦有不吐瘥者,若不吐复不瘥者更服一丸半。仍不瘥者后日增半丸,渐服无有不瘥。气亦定,当吐出青黄白物,其因疟两胁下有癖块者,亦当清除。若心腹不胀满者,可与一丸,日日加之,以知为度,不必专须吐,亦可一丸即瘥。勿并与服,亦可三日一服,皆须以意斟酌量得其宜。或腹内有水即下者勿怪。若患疟日近,精神健,亦可斟酌病患药性,并与两丸作一丸顿服之,皆至午后食,勿使冷,勿使热,豉浆粥任意食之。

若病疟盗汗虚弱者,日服一丸,至三日吐即止。若患疟不汗,气复不流,脚冷者,服一丸。

至三日若不汗,气复,脚即暖有润汗,不至三日吐即止。若患疟无颜色者,服药后三日即有颜色。亦有须吐瘥者,亦有服少许而瘥者,亦有杀药强人服三四丸,始觉药行者,凡人禀性不同,不可一概与之。但作黍米大服之为始渐加以知为度,药力验壮,勿并多服,特慎油面鱼肉蒜,当清净服之。若有患久不瘥在床,羸瘦并腹胀满及肿,或下痢者多死,但与药救之,十人中或瘥三四人也,瘕症积聚,服一刀圭,以浆水送下。诸卒死中恶客忤霍乱腹满体带五尸疰恶风疰忤大病相易死亡灭门,狂癫鬼话,已死气绝,心上微暖者,扶起其头,以物撬开口,不可开凿去两齿,以浆饮送药,药下即活,诸久病者,日服一刀圭,覆令汗,汗出即愈。

不愈者,不过再服,亦有不汗而瘥,复有不汗不愈者,服如上法加半刀圭以瘥为度。常以绛囊带九刀圭散,男左女右,小儿系头上,辟瘴毒恶时气、射工。小儿患,可以苦酒和之,涂方寸纸上着儿心腹上,令药在上治之。亦有已死者,冬二日夏一日,与此药服,服得下药便活,若不得入腹不活。加金牙磁石者,服至五服,内必令人吐逆下利。过此即自定其药如小豆大为始,从此渐小,不得更大,大风恶癞可二十服。偏风 节,诸恶风癫病等亦可二十服。

自余诸恶病者皆止一二服,量人轻重弱强不得多与。若欲解杀药但烂煮,食肥猪肉,服此药后,小应头痛身热一二日来,大不能得食味,后自渐得气味,五日后便能食。若贪食过多者宜节之。若服药下闷乱,可煮木防己汤服之,即定。凡言刀圭者以六粟为一刀圭,一说云三小豆为一刀圭。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备急千金要方》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备急千金要方》书籍目录
  1. 太乙神精丹《备急千金要方》
  2. 太乙神积丹《妇人大全良方》
  3. 太乙神明陷冰丸《备急千金要方》
  4. 太乙散之功《古今医统大全》
  5. 太乙神针《中医词典》
  6. 太乙日游九宫血忌诀《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7. 太乙神针正面背面穴道诗《灸法秘传》
  8. 太乙人神歌《针灸聚英》
  9. 太乙天符《中医词典》
  10. 太乙人神歌《针灸大全》
  11. 太乙天符《脉诀汇辨》
  12. 太乙人神歌《古今医统大全》
  13. 太乙玄精石《得配本草》
  14. 太乙篇《外经微言》
  15. 太乙余粮《神农本草经》
  16. 太乙流金散《备急千金要方》
  17. 太乙种子丸《奇方类编》
  18. 太乙救苦针《跌打损伤回生集》
  19. 太乙追命丸《备急千金要方》
  20. 太乙救苦散《奇方类编》
  21. 太阴《中医名词词典》
  22. 太乙歌《针灸大成》
  23. 太阴《中医词典》
  24. 太乙膏《仁术便览》
  25. 太阴《时方妙用》
  26. 太乙膏《目经大成》
  27. 太阴《医学三字经》
  28. 太乙膏《冯氏锦囊秘录》
  29. 太阴〔全〕篇《伤寒恒论》
  30. 太乙丹《外科传薪集》
  31. 太阴本病述古《伤寒指掌》

《备急千金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