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泻阴阳篇
雷公问于岐伯曰:人身阴阳分于气血,《内经》详之矣。请问其余。岐伯曰:气血之要,在气血有余不足而已。气有余则阳旺阴消,血不足则阴旺阳消。雷公曰:治之奈何?岐伯曰:阳旺阴消者,当补其血;阴旺阳消者,当补其气。阳旺阴消者,宜泻其气;阴旺阳消者,宜泻其血。无不足,无有余,则阴阳平矣。雷公曰:补血则阴旺阳消,不必再泻其气;补气则阳旺阴消,不必重泻其血也。岐伯曰:补血以生阴者,盲其常补阴也;泻气以益阴者,言其暂泻阳也。补气以助阳者,言其常补阳也;泻血以救阳者,言其暂泻阴也。故新病可泻,久病不可轻泻也;久病宜补,新病不可纯补也。雷公曰:治血必当理气乎?岐伯曰:治气亦宜理血也。气无形,血有形,无形生有形者,变也;有形生无形者,常也。雷公曰:何谓也?岐伯曰:变治急,常治缓。势急不可缓,亟补气以生血;势缓不可急,徐补血以生气。雷公曰:其故何也。岐伯曰:气血两相生长,非气能生血,血不能生气也。第气生血者,其效速;血生气者,其功迟。宜急而亟者,治失血之骤也;宜缓而徐者,治失血之后也。气生血则血得气而安,无忧其.沸腾也;血生气则气得血而润,无虞其干燥也。苟血失补血则气且脱矣。血安补气则血反动矣。雷公曰:善。
陈士铎曰:气血俱可补也,当于补中寻其原,不可一味呆补为妙。

- 补泻阴阳篇《外经微言》
- 补泻雪心歌(聚英)《针灸大成》
- 补心菖蒲丸《冯氏锦囊秘录》
- 补泻雪心歌《针灸聚英》
- 补心丹《目经大成》
- 补泻雪心歌《古今医统大全》
- 补心丹秘方(华佗补心丹)《华佗神方》
- 补泻雪心歌《中医词典》
- 补心酒方《奇方类编》
- 补泻相反《针灸素难要旨》
- 补心神效丸《冯氏锦囊秘录》
- 补泻调导与收功《气功外气疗法》
- 补心神效丸《是斋百一选方》
- 补泻手法《子午流注说难》
- 补心汤《备急千金要方》
- 补泻手法《神应经》
- 补心汤《仁术便览》
- 补泻手法《中医词典》
- 补心丸《备急千金要方》
- 补泻论《医碥》
- 补心药《明目至宝》
- 补泻兼施《温疫论》
- 补心脏劳极守灵散《针灸神书》
- 补泻分清营卫《中医刺灸》
- 补虚《证治准绳·幼科》
- 补泻法五十九法《针灸神书》
- 补虚《证治准绳·幼科》
- 补泻法《普济方·针灸》
- 补虚《证治准绳·幼科》
- 补泻当分缓急有无说《叶选医衡》
- 补虚《证治准绳·疡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