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湿温证用药之误

《市隐庐医学杂着》书籍目录

人有积湿,或因脾虚不能运化,或因喜啖浓肥,恣饮茶酒之故。盖湿蕴则生热,无寒热者,谓之湿热病。先寒后热,有汗而热不解者,谓之湿温证。虽在伤寒门内,不得用伤寒方中治太阳经证之桂枝麻黄汤,此尽人皆知者也。其脉必濡大而数,其舌苔必白腻转为黄腻,或见湿灰,口虽觉干,不能多饮;或含水而不欲下咽,此因湿盛于中,故不能饮,热胜于湿,故口觉干也。夫湿为病之本,热乃湿所化;然则治湿温者,必芳香以燥之,苦寒以泄之,淡渗以利之,为一定之理,毫无疑义者也。今之治湿温者反是,其方必用豆豉生地,名曰黑膏汤。欲以豆豉表汗,生地泄热也。不知今之豆豉,不用桑叶制,而用麻黄制,是以热助热也。生地性粘腻,滞痰涎,是以湿助湿也。助之不已,则湿愈盛而热愈炽,时觉口渴,(热炽故也。)舌苔垢腻,其至灰黑,(湿盛故也。黑为水色。)神志昏迷,口多呓语。(皆热炽湿盛之见象。)医者不知其为药所误,见其昏迷呓语,以为必发疹子,而重用豆豉、豆卷(亦麻黄制。)等以汗之,不恤竭力以助其热;见其舌灰口渴,以为防其劫津,而重用沙参石斛等以润之,不恤竭力以助其湿。至此而昏迷愈甚,舌色愈灰,痰涎上涌,命在顷刻,万无生理。医乃手足无措,无以名之,名之曰肺闭,而用紫雪丹至宝丹牛黄丸、濂珠粉、乌犀角,一服再服,使湿热之邪,尽引入心包,遂一厥而不复醒矣。岂知湿为阴邪,为浊邪;暑为阳邪,为清邪。清阳之邪,有气无质,可用紫雪等丹开泄而去;阴浊之邪,有气有质,不可用开泄,一开泄则邪陷心包,死不旋踵矣!呜呼!湿温一症,始误于豆豉,生地等之助热助湿,继误于豆卷、石斛等之助热助湿。终误于紫雪、至宝等之引邪入心,以置之必死之地,而岂知湿温本非死证耶。

湿温非死证,而今之患湿温者,往往致死岂非服药之误乎。今夫病名曰湿,即不当以助湿之药以治湿病,虽甚庸愚,必知之也。病名曰温,即不当以助温之药以治温病,虽甚庸愚,必知之也。而病者乃不之知,医者亦不之知,医之有时名者,更不之知,岂不大可怪耶!

且夫湿为阴邪,阴盛者阳必衰,未有阳衰而可以滋阴者也。阴愈滋则(湿愈)盛,以滋阴者治湿,是犹灌卤于地,而望其燥也。愚孰甚哉!然则如何而可治湿温乎?曰∶始未化火,则用朴、术、陈、夏等以香燥之;继而化火,则用连、芩、栀、翘等以苦泄;终而湿降,则用茯苓通草泽泻车前子等以淡渗之,始终不当发汗。盖湿家自有汗,不可再发其汗也。始终不当滋阴,滋阴是以水济水,无益而有害也。无如邪说中人,深入骨髓,愚人无主,听命庸医,忠告之言,茫然不省。吾未如之何已!

尝过一富翁之门,见其倾有药渣,中有金斛,不以为意。既而见有霍斛矣,既而见有鲜斛矣,最后见有铁皮风斛矣。余乃叹曰∶当此湿令,病多湿温,投此不已,病其殆哉。未几,翁果死。盖人参与石斛连投,惟恐其津之劫也。然而闻之者,不以为误,一若与其以燥湿生,无宁以滋阴死者。呜呼!滋阴之说,中于人心,虽死不悔。吾安得运万千广长舌,登生公说法坛,使顽石一齐点头哉?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市隐庐医学杂着》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市隐庐医学杂着》书籍目录
  1. 论湿温证用药之误《市隐庐医学杂着》
  2. 论湿热下利《刘河间伤寒医鉴》
  3. 论湿温治法《余无言医案》
  4. 论湿热发黄《刘河间伤寒医鉴》
  5. 论湿邪《温热论》
  6. 论湿火之症治《重订广温热论》
  7. 论十六味流气饮《外科理例》
  8. 论湿痹(儿科)《冯氏锦囊秘录》
  9. 论十全大补汤当用不当用之要诀《药鉴》
  10. 论师尼孀妇处女疮疡治法不同《疡医大全》
  11. 论十宣散《外科理例》
  12. 论师尼寡妇异乎妻外家之治《济阴纲目》
  13. 论时毒《外科枢要》
  14. 论胜复《古今医统大全》
  15. 论时毒《外科精义》
  16. 论圣散子《苏沈良方》
  17. 论时行传染二症《评琴书屋医略》
  18. 论圣人止有三法无第四法《质疑录》
  19. 论时日气血循行略《冯氏锦囊秘录》
  20. 论生死形症《外科精要》
  21. 论时日气血循行略《疡医大全》
  22. 论生死大要《华佗神方》
  23. 论时邪《知医必辨》
  24. 论生肉《疡医大全》
  25. 论时医(三十,共三十一条)《景岳全书》
  26. 论生肌法《疡医大全》
  27. 论食《济阴纲目》
  28. 论生成《华佗神方》
  29. 论食《温疫论》
  30. 论升麻柴胡槟榔木香四味同用功效《药鉴》
  31. 论蚀脓《外科理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