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USG的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医学影像学》书籍目录

一、超声的物理特性

超声是机械波,由物体机械振动产生。具有波长、频率和传播速度等物理量。用于医学上的超声频率为2.5~10MHz,常用的是2.5~5MHz。超声需在介质中传播,其速度因介质不同而异,在固体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在人体软组织中约为150m/s。介质有一定的声阻抗,声阻抗等于该介质密度与超声速度的乘积。

超声在介质中以直线传播,有良好的指向性.这是可以用超声对人体器官进行探测的基础。当超声传经两种声阻抗不同相邻介质的界面时其声阻抗差大于0.1%,而界面又明显大于波长,即大界面时,则发生反射,一部分声能在界面后方的相邻介质中产生折射,超声继续传播,遇到另一个界面再产生反射,直至声能耗竭。反射回来的超声为回声。声阻抗差越大,则反射越强,如果界面比波长小,即小界面时,则发生散射。超声在介质中传播还发生衰减,即振幅与强度减小。衰减与介质的衰减系数成正比,与距离平方成反比,还与介质的吸收及散射有关。超声还有多普勒应(Doppler effect),活动的界面对声源作相对运动可改变反射回声的回率。这种效应使超声能探查心脏活动和胎儿活动以及血流状态。

二、超声的成像基本原理

人体结构对超声而言是一个复杂的介质,各种器官与组织,包括病理组织有它特定的声阻抗(表1-4-1)和衰减特性。因而构成声阻抗上的差别和衰减上的差异。超声射入体内,由表面到深部,将经过不同声阻抗和不同衰减特性的器官与组织,从而产生不同的反射与衰减。这种不同的反射与衰减是构成超声图像的基础。将接收到的回声,根据回声强弱,用明暗不同的光点依次显示在影屏上,则可显出人体的断面超声图像,称这为声像图(sonogram或echogram)。

表1-4-1 人体不同介质的声速与声阻抗

介 质密度(g/cm3)超声纵波速度(m/s)特征阻抗(105R*)测试频率(MHz)
空 气0.0012933320.0004292.9
0.993415231.5132.9
血 液1.05515701.6561.0
软组织1.01615001.5241.0
肌 肉1.07415681.6841.0
1.65838605.5711.0
脂 肪0.95514761.4101.0
1.05015701.6481.0

*R(Rayls)=1kg/m2.s

人体器官表面有被膜包绕,被膜同其下方组织的声阻抗差大,形成良好界面反射,声象图上出现完整而清晰的周边回声,从而显出器官的轮廓。根据周边回声能判断器官的形状与大小。

超声经过不同正常器官或病变的内部,其内部回声可以是无回声、低回声或不同程度的强回声。

无回声:是超声经过的区域没有反射,成为无回声的暗区(黑影),可能由下述情况造成:①液性暗区:均质的液体,声阻抗无差别或差很小,不构成反射界面,形成液性暗区,如血液、胆汁、尿和羊水等。这样,血管、胆囊、膀胱和羊膜腔等即呈液性暗区。病理情、况下,如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腹水、脓液、肾盂积水以及含液体的囊性肿物及包虫囊肿等也呈液性暗区,成为良好透声区。在暗区下方常见回声增强,出现亮的光带(白影)。②衰减暗区:肿瘤,如巨块型癌,由于肿瘤对超声的吸收,造成明显衰减,而没有回声,出现衰减暗区。③实质暗区:均质的实质,声阻抗差别小,可出现无回声暗区。肾实质、脾等正常组织和肾癌及透明性变等病变组织可表现为实质暗区。

低回声:实质器官如肝,内部回声为分布均匀的点状回声,在发生急性炎症,出现渗出时,其声阻抗比正常组织小,透声增高,而出现低回声区(灰影)。

强回声:可以是较强回声、强回声和极强回声。①较强回声:实质器官内组织致密或血管增多的肿瘤,声阻抗差别大,反射界面增多,使局部回声增强,呈密集的光点或光团(灰白影),如癌、肌瘤及血管瘤等。②强回声:介质内部结构致密,与邻近的软组织或液体有明显的声阻抗差,引起强反射。例如骨质、结石、钙化,可出现带状或块状强回声区(白影),由于透声差,下方声能衰减,而出现无回声暗区,即声影(acoustic shadow)。③极强回声:含气器官如肺、充气的胃肠,因与邻近软组织之声阻抗差别极大,声能几乎全部被反射回来,不能透射,而出现极强的光带。

三、超声设备

超声设备类型较多。早期应用幅度调制型(amplitude mode),即A型超声,以波幅变化反映回波情况。灰度调制型(brightness mode),即B型超声,系以明暗不同的光点反映回声变化,在影屏上显示9~64个等级灰度的图像,强回声光点明亮,弱回声光点黑暗。

根据成像方法的不同,分为静态成像和动态成像或实时成像(real timeimagimg)两种。前者获得静态声像图,图像展示范围较广,影像较清晰,但检查时间长,应用少,后者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多帧图像(20~40帧/s)故可观察器官的动态变化,但图像展示范围小,影像稍欠清晰。

超声设备主要由超声换能器即探头(probe)和发射与接收、显示与记录以及电源等部分组成(图1-4-1)。

脉冲回声式超声设备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1-4-1 脉冲回声式超声设备基本结构示意图

换能器是电声换能器,由压电晶体构成,完成超声的发生和回声的接收,其性能影响灵敏度、分辨力和伪影干扰等。B型超声设备多用脉冲回声式。电子线阵式多探头行方形扫描,电子相控阵式探头行扇形扫描(图1-4-2)。为了借助声像图指导穿剌,还有穿剌式探头。

实时扫查探头

实时扫查探头

图1-4-2 实时扫查探头

a.电子线阵式 b.电子相控阵式

探头性能分3.0、3.5、5.8MHz等。兆赫越大,其通透性能越小。根据检查部位选用合适的探头。例如眼的扫描用8MHz探头,而盆腔扫描,则选用3.0MHz探头。一个超声设备可配备几个不同性能的探头备选用。

显示器用阴极射线管,记录可用多帧照相机和录像机等。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学影像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学影像学》书籍目录
  1. USG的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医学影像学》
  2. U《传染病》
  3. USG检查技术《医学影像学》
  4. U《医学遗传学基础》
  5. USG论断《医学影像学》
  6. U《医学统计学》
  7. USG图像分析与诊断《医学影像学》
  8. t值表《预防医学》
  9. USG图像特点《医学影像学》
  10. T细胞主要表面分子《医学免疫学》
  11. USG与CT诊断《医学影像学》
  12. T细胞增殖试验《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13. USG与CT诊断《医学影像学》
  14. T细胞在胸腺中获得MHC限制的能力《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15. USG诊断《医学影像学》
  16. T细胞在胸腺中的选择《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17. USG诊断的临床应用《医学影像学》
  18. T细胞在胸腺内的发育《医学免疫学》
  19. u检验《医学统计学》
  20. T细胞在胸腺分化过程中的表型改变《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21. u检验 可用于两样本含量n1、n2、均足够大时,如均大于50或100。《预防医学》
  22. T细胞亚群的分类及功能《医学免疫学》
  23. u检验 用于σ已知或σ未知但n足够大[用样本标准差s作为σ的估计值,代入式(19.6)]时。《预防医学》
  24. T细胞受体基因《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25. u检验和t检验《预防医学》
  26. T细胞受体《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27. V《医学统计学》
  28. T细胞缺陷性疾病《医学免疫学》
  29. V《医学遗传学基础》
  30. T细胞旁路(t cell by - pass)学说《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31. V《传染病》

《医学影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