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电睡眠疗法
一、概述
用小剂量(按其幅值)的单向低频方波电流通过颅部引起睡眠的治疗方法,称为电睡眠疗法。该疗法自1947年创始以来,在世界各国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认为电睡眠不仅对普通医学,而且对军事医学也有不小的作用。
二、物理特性
电睡眠疗法所用的电流是仿效生理睡眠时中枢神经的电活动规律而定的。脑电图研究证明:安静闭目时,呈现8-13Hz的α波,入睡时呈现0.5-4Hz的δ波;由电诊断测得:皮层运动区的时值为0.1-2ms。因此,用于电睡眠的电流频率多选在α、δ波范围,1-25Hz;脉宽多为0.2-0.3ms,因脉宽大于0.5ms的脉冲会兴奋视神经,引起主观的闪光而影响入睡。波形多用方波,因它前后沿均陡,用较小电流即可引起反应。近年来,有人用梯形波和正弦波叠加在直流基础上的方波、正弦波,频率也有增加到100-200Hz的。
三、作用机制
关于电睡眠治疗时产生睡眠的机制尚无统一的观点,目前大多数认为电流直接作用于脑是主要的,也有反射性影响。认为睡眠是散布于大脑两半球、甚至皮质下部分即中脑的抑制。当电极置于眼睑一乳突部位时,脉冲电流对眼睑皮肤神经末梢感受器引起弱的节律性刺激,可能反射性地引起大脑皮层的抑制。实验观察到用眼-枕法电睡眠治疗时,近于脑底部的电流密度最大,并沿近于穹隆部的方向减少。认为透入颅内的电流直接作用到皮质下—脑干部位,按负诱导法有则,引起皮层的抑制。电睡眠时脉冲电对皮质—脑干部有特异性作用,并通过它而作用到皮层。另有一些人认为,电睡眠电流刺激了大脑皮质,使皮质对网状结构发生主动性抑制而导致睡眠。
四、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
早期认为电睡眠治疗的作用是导致或深化生理睡眠。加强中枢的抑制作用。但目前认为不仅引起睡眠发挥一定的治疗作用,而且即使治疗过程中不入睡,也有调整性的治疗作用。认为脉冲电流通过脑部时,广泛作用于脑的各部,特别是皮层下区,包括丘脑、丘脑下部、网状结构、边缘系统及其他组织。因而对脑部各组功能产生影响,使原已紊乱的神经—血管、神经—体液、神经—内分泌以及其它植物性神经,躯体神经系统得以恢复,保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促进机体的自我调节过程。对于精神和情绪方面也产生良好的影响。经颅的低频脉冲电作用,还可以使高血压下降,使血凝与抗凝系统的功能正常化。还可改善代谢,降低血糖等。
有人观察80Hz电睡眠治疗能使血液中肾上腺素与正肾素浓度增高而呈兴奋作用。10-15Hz能改善心、血管系统的神经调节和改善冠状动脉的血液循环,并能影响脂类代谢,从而对冠心病有良好疗效。因此,电睡眠疗法的治疗作用,就决不仅限于疗法名称的含意,而日渐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科的疾病。
五、设备与治疗方法
(一)仪器 国产HWY-Z2型综合治疗机和C64-2型多波治疗机均可用作电睡眠治疗。
电极:铅板、衬垫同直流电疗法。
(二)治疗方法
1.两个眼部电极接阴极,枕部(特制的梳状电极可插入头发中)或乳突部(两个4cm电极)电极接阳极。(图3.3.6)
图3.3.6 眼-乳突部电睡眠法
2.选用方波、波宽0.2-0.3ms,适当频率(根据病情选择适宜频率很重要,当病人兴奋过程占优势时,频率不超过5-10Hz,较高频率40-60Hz会增强,症状加重。一般从12-16Hz开始逐渐降至1-2Hz),电流强度6-8mA,以患者有轻度舒适的震动感蚁走感为宜。
3.治疗时间 一般第一次治疗15-20分钟,渐增至40-60分钟较合适。抑制过程轻度减弱时,用较长时间,可达1.5-2小时;兴奋与抑制过程明显减弱时,用较短时间20-40分钟为宜。每日或隔日一次,15-2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7-10次。
4.治疗时室内安静,光线暗淡,温度适宜。并用适量咖啡因、溴剂可加强治疗效果。
六、适应证和禁忌证
(一)适应证 神经官能症,高血压病(Ⅰ、Ⅱ期),偏头痛,神经性皮炎,脑动脉硬化(初期),冠心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早期妊娠中毒症,幻痛以及精神分裂症的噪狂型、紧张型、单纯型等。植物神经-内分泌机能障碍患者用低频率(8~16Hz)治疗可使正常化。
(二)禁忌证 患动脉硬化的高龄患者,某些眼病(结膜炎、眼缘炎、视网膜剥离、高度近视等)。
[附]处方举例
1.电睡眠作用眼(-)—乳突部(+)。波宽0.2~0.3ms,频率10~20Hz ,治疗强度4~6mA,40~60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12~20次。同时配用小量镇静剂和催眠剂。
适应证:神经衰竭,失眠。
2.电睡眠作用眼(-)—枕部(+)方波,波宽0.2~0.3ms,频率,为镇静10~20Hz;为降压80~100~120Hz,治疗强度4~8mA,30~60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12~15次。同时应用血管扩张药、镇静药。
适应证:高血压。

- 电睡眠疗法《理疗学》
- 电生理学试验《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电位法测定溶液的PH值《医用化学》
- 电生理检查《神经病学》
- 电兴奋疗法《理疗学》
- 电热灸《中医词典》
- 电旋光性眼炎的急救《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 电气治病《对山医话》
- 电旋旋旋旋光性眼炎《百病自测》
- 电疗法《康复医学》
- 电旋旋旋旋光性眼炎《中医眼科学》
- 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核、化学武器损伤》
- 电旋旋旋旋光性眼炎速效二例《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电离辐射对营养素代谢的影响《临床营养学》
- 电压门控通道《生理学》
- 电离辐射的远期效应《核、化学武器损伤》
- 电泳分类法《动脉粥样硬化》
- 电离辐射《预防医学》
- 电泳分析《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电灸器《中医词典》
- 电泳分析常用方法《临床生物化学》
- 电镜水平的免疫金染色法《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电泳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临床生物化学》
- 电镜标本制备方法《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电泳技术的应用《临床生物化学》
- 电镜标本的制备方法《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电针《中医名词词典》
- 电解质溶液《医用化学》
- 电针操作方法《中医刺灸》
- 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病理生理学》
- 电针的选穴《中医刺灸》
《理疗学》
- 总论
- 第一章 绪论(Introduction)
- 第二章 直流电及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
- 第一节 直流电疗法(Galvanization)
- 第二节 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Electrophoresis)
- 直流电离子导入常用药物表
- 第三章 低频脉冲电疗法(Low frequency impulseelectrotherapy)
- 第一节 概论
- 第二节 感应电疗法(Faradization)
- 附:电兴奋疗法
- 附:电诊断(Electrodiagnosis)
- 第三节 间动电疗法(Diadynamic therapy)
- 附:电睡眠疗法(Electric Sleep therapy)
- 附:经皮的神经电刺激疗法Transcuataneous electricalnerve stimulation(简称TENS)
- 第三章 中频电疗法(Medium frequency electrotherapy)
- 第一节 概论
- 第二节 干扰电流疗法(Interference electrotherapy)
- 第三节 调制中频电疗法(Modulated middle frequencyelectrotherapy)
- 第四节 等幅正弦中频电疗法(Audiofrequency electrotherapy)
- 附:八种低中频电流的作用比较
- 附:双动态调制中频电疗法
- 第四章 高频电疗法
- 第一节 概论
- 第二节 共鸣火花疗法(达松伐尔疗法)(D'arsonvalsation)
- 第三节 短波疗法(Short Wave therapy)
- 第四节 超短波疗法(Ultrashort wave therapy)
- 附:脉冲式超短波疗法
- 第五节 微波疗法(Microwave therapy)
- 附:分米波疗法(Decimeter Wave therapy)
- 附:现代高频电疗法的产热特征比较
- 附:射频疗法
- 附:微波武器
- 附:空气离子疗法(Aero-ionotherapy)
- 第三章 磁疗(Magnetotherapy)
- 第七章 超声波疗法(Ultrasonic therapy)
- 第八章 光疗法
- 第一节 光疗基础
- 第二节 红外线疗法(Infrared radiation therapy)
- 第三节 可见光疗法(Visible light therapy)
- 第四节 紫外线疗法(Ultraviolet radiation therapy)
- 附:紫外线对眼的作用
- 附:紫外线杀菌的作用
- 第五节 激光疗法(Laser therapy)
- 附- 光动力疗法诊治癌肿
- 附二 激光武器
- 第九章 温热疗法(Heat thetapy)
- 第一节 概论
- 第二节 石蜡疗法(Paraffinotherapy)
- 第四节 注意事项和治疗时间
- 第五节 适应症和禁忌症
- 附:冷冻疗法(Cryotherapy)
- 附:水疗法(Hydrotherapy)
- 附:理疗安全技术(Safety technique ofnphysiotherapy)
- 各论
- 第一章 理疗临床应用有关基本原则
- 第二章 临床各科疾病的理疗
- 第一节 几种常见疾病的理疗举例
- 第二节 各种常见疾病物理疗法一览表
- 第三章 口腔疾病的理疗
- 第一节 牙体组织疾病
- 第二节 牙周组织疾病
- 第三节 口腔粘膜病及舌炎
- 第四节 口腔及其周围组织急性化脓性炎症
- 第五节 口腔颌面部外伤(战伤)
- 第六节 颞下颌关节疾病
- 第七节 涎腺疾病
- 第八节 拔牙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