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紫外线杀菌的作用

《理疗学》书籍目录

阳光中的紫外线有杀菌作用,而且直射阳光的杀菌作用远较散射阳光为强。据观察在夏秋季的12-15点钟,即在自然界中紫外线辅射强度大的时间内,空气中微生物含量比在早晨和傍晚减少3倍左右;白天随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增加,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球菌、杆菌在空气中的含量显着下降,形成色素的细菌的抵抗力较大,其在空气中的绝对含量有所减少。阳光中紫外线辐射对厌氧杆菌芽胞和霉菌芽胞在空气中的含量几乎无任何影响。

紫外线杀菌作用显着的部分在波长300nm以下,其中波长254-257nm的紫外线杀菌作用最强;阳光中紫外线波长在300nm以上,故杀菌作用弱;低压水银石英灯(紫外线灭菌灯)辐射成分中80%为波长254nm的紫外线,故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其管壁又能将波长短于200nm的紫外线吸收;故产生臭氧。

影响紫外线杀菌效果的主要因素,各种细菌以及每种细菌的不同生长阶段对紫外线作用的感受性有一定差别。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比阴性菌的感受性大,球菌比杆菌的感受性大,结核杆菌有显著的耐受性,幼稚的细菌较繁殖已久的细菌敏感,生长芽胞的细菌比繁殖型细菌对紫外线的耐受性强,杀死细菌芽胞比杀死细菌的剂量要增大数倍,甚至近10倍,例如用紫外线照射杀死炭疽杆菌的芽胞比杀死繁殖中的炭疽杆菌多3-4倍的时间,杀死大肠杆菌芽胞比杀死大肠杆菌的剂量需要增大8倍,酵母菌和霉菌比其它细菌对紫外线的耐受性强,霉菌芽胞对紫外线有很大的抵抗力。紫外线的杀菌效果与其照射强度和总的照射量有关。照射剂量(照射强度和照射时间的乘积)增加时,杀死细菌的数量增多,但被杀死细菌的百分经并不与照射剂量成比例的增加。相当小的剂量也可杀死少数细菌;如细菌量多,甚至用相当大的剂量照射仍有部分细菌免于死亡,我科曾经观察了紫外线对不同浓度的绿脓杆菌的杀菌效果,结论与上述一致。应当注意极小剂量的紫外线照射可刺激细菌的增长和繁殖。照射时环境的温度降低,细菌的抵抗力增加,紫外线的杀菌作用减弱,低于摄氏零度时,杀菌作用几乎停止。

紫外线的杀菌作用原理与其核酸、蛋白质及酶的作用有关,短波紫外线能破坏细胞或病毒的核酸结构和功能。核酸的吸收光谱与紫外线的杀菌作用光谱几乎完全吻合,核酸中嘌呤和嘧啶对波长260mu的紫外线吸收最强;波长254mu的紫外线主要被核蛋白吸收。核酸吸收短波紫外线后,紫外线的量子破坏核酸分子中的一个或数个化学健,造成核酸或核蛋白的分解或变性,使之失去正常功能,造成细菌和病毒的死亡或变异。此外,紫外线照射尚能影响细菌和病毒中许多酶的活性,使其蛋白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改变,影响蛋白质及核酸的代谢合成,亦可使细菌或病毒的毒性减弱,甚至死亡。

四、设备与治疗方法

(一)紫外线光源

1. 高压水银石英灯又称氩水银石英灯,是最常用的人工紫外线光源,有多种类型,例如:

立地式紫外线灯:全身或局部照射用;

手提式紫外线灯:局部照射用;

塔式紫外线灯:集体全身照射用:

水冷式紫外线灯:主要用于体腔照射。

高压水银石英灯的辐射成分约含45%-50%的可见光线(主要是绿色部分),50%~55%的紫外线、主要是A、B波段,其中辐射最强的在365nm和313nm。

2.低压水银石英灯:即紫外线杀菌灯,主要产生短波(C波段)紫外线辐射,有明显的杀菌作用。

3.冷光水银石英灯:其工作状态近于低压水银石英灯,辐射的光线中约85%为波长254nm的紫外线,有明显的杀菌作用,常用于体腔粘漠及小面积皮肤的直接接触或近距离照射。

(二)紫外线灯的操作方法

1.照射部位涂有药物时,应先清除;照射疮面有坏死组织及脓性分泌物时,应先清洁疮面;照射头部,宜剃发。

2.取适当体位,暴露照射部位,并将周围用布巾遮盖,难遮盖部位可涂一层薄凡士林,加以防护。

3. 患者需戴防护眼镜或用纱布遮盖眼部。

4.灯管置于照射部位的垂直位置,准确测量灯管与被照射部位的距离。

5. 必须准确掌握照射时间。

6.照射完毕,将灯头移到另一适当位置后,再打开布巾,嘱患者离开。

附:注意事项

1.紫外线辐射可使空气产生臭氧,因而治疗室应通风良好。

2.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用同一灯管照射。

3.对初次接受治疗者,事先应说明照射后的反应。

4. 操作者亦须戴防护眼镜。

5.应预约患者统一时间照射,以减少开闭灯管的次数。

6.电压波动影响紫外线的强度和灯管的使用时间,所以应配稳压器。

7.注意保持灯管清洁,防止灰尘积存,勿用手摸灯管壁,以免污染管壁影响紫外线透过,每日使用前宜用95%酒精棉签或干细绒布拭管壁一次。

应经常检查水冷式体腔紫外线灯的水冷系统是否良好,如有故障不得开灯。

8.建立登记卡片,填写使用日期、时间和每次维修情况。

(三)生物剂量测定法

1. 生物剂量测定器长方形或圆形(小儿用)薄金属板(或X光胶片),中间挖6或8个长方形孔,每孔为1.5×0.5厘米,孔距0.5厘米,上置一可将各孔遮盖及暴露的活动板(图8.4)。测量时,将其放在一定部位上,用布巾遮盖周围。幼儿生物剂量测定器(如图8.4.3)。

生物剂量测定器

幼儿生物剂量测定器

图8.4.2 生物剂量测定器图8.4.3 幼儿生物剂量测定器

2. 测定部位一般多选下腹部,也可选用上、下背部或胸部(因这些部位对紫外线较敏感)。

3. 测定方法将紫外线垂直对准测定器,灯管与皮肤的距离为50cm,然后打开第一孔,照射一定时间后,再打开第二个小孔,以此类推,直至各孔全部开放,照射完毕时,第一孔照射时间最长,而最后一孔照射时间最短。

红斑反应的观察原则上对紫外线照射后的红斑反应做动态观察,即在照射后6、8、10、12小时观察红斑反应。但实际上有困难,一般多在第二天观察红斑反应,这时观察到的最弱红斑,并非真正的阈红斑,在观察时,多以照射后24小时所见到的最弱红斑的前一小孔的照射时间定为阈红斑量。

(四)各种局部照射法

1. 病变部照射例如小腿部丹毒的紫外线照射:患者仰卧,照射丹毒病变区及其周围健康皮肤约5~6厘米(紫外线治疗丹毒时,照射病变周围健康皮肤的范围应当广些!)8~10生物剂量开始,每日或隔日照射1次,1疗程照射6~8次(图8.4.4)。

2. 节段部照射法照射躯体的相应节段,反射性地引起该节段支配的某些内脏器官功能变化,如领区照射法可用于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等;照射乳腺区可用以反射性治疗盆腔疾患等。一般照射3~4个生物剂量。

3. 分区照射法将治疗部位分成数区,依次进行,常在照射面积超过600~800cm2时用之,如坐骨神经疾患,用紫外线照射腰骶神经丛分布区,分四区照射:第一区棗全部腰骶区,6~8生物剂量;第二区棗臀部,8~10生物剂量;第三区棗大腿后部,8~10生物剂量;第四区棗小腿后部,8~12生物剂量。

4. 中心加量照射法应用大剂量紫外线(超红斑量)照射病灶局部,同时用适当红斑量照射病灶周围5~10厘米范围的健康皮肤。创面感染控制后,可减少紫外线的剂量。此法多用于急性皮肤感染。

小腿部丹毒的紫外线照射

图8.4.4小腿部丹毒的紫外线照射

5. 多孔照射法 用900cm2白布,制成150~200个面积为1cm2的圆孔,孔间距离为1cm;小儿用的多孔巾面积、孔数、孔径均应适当缩减。将孔巾置于局部进行照射,成人自4~6生物剂量开始,小儿自3~4个生物剂量开始,可每日或隔1~2日照射1次。再次照射,应更换照孔部位,共照射6~10次。

6. 穴位照射法 需制备孔洞直径约为1.5cm的孔巾,孔的位置及数目可根据照射不同部位的俞穴设计,自4~6生物剂量开始,每日或隔日照射一次,每穴可照射4~6次。

(五)全身照射法

1. 全身照射的剂量初次照射的最大允许剂量应小于1个生物剂量,即采用亚红斑量照射、随机体对紫外线照射的逐渐适应,可逐渐增加至疗程结束时达到3~5生物剂量,紫外线全身照射的剂量进度可分三种:即基本进度、缓慢进度和加速进度(表8.4.4)。一般多采用基本进度;对体弱和敏感性升高者,可用缓慢进度;对体质好而健康者做为预防的目的可用加速进度。小儿紫外线照射与成人不同(表8.4.5)。

2. 单人全身照射法取卧位,分前、后两面照射,被照射者戴防护眼镜。灯管中心应对向大腿的上1/3处,距离100cm。(图8.4.5;图8.4.6)。

单人全身紫外线照射法(前面)

单人全身紫外线照射法(后面)

图8.4.5 单人全身紫外线照射法(前面)图8.4.6 单人全身紫外线照射法(后面)

3. 集体照射方法

(1)塔式紫外线灯集体照射法 采用大功率(100W)塔式石英灯(无反射罩、直立)可作集体全身照射(图8.4.7)。灯与地面距离为120cm,在距灯2.5~3m处站25~30人围成圆形,分别照射身体前、后面,在距灯3m处照射2~3分钟约相当于1个生物剂量。

(2)普通紫外线灯集体照射法若光溶室面积不大,照射人数不多时,可用功率较小的普通紫外线灯,将不带罩的灯管垂直置于支架上,其位置高低可以支架高度调节。集体照射时灯管中心应对向大腿部,其有效半径为1~1.5m,周围可照射8~12人。还可将带罩的灯管置于长廊的墙壁上,每隔1~1.5m安装一个,照射时灯距1.5~1m。照射剂量从1/4~1/2生物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到3~4个生物剂量,隔日照射1次,1个疗程可照射15~20次。

表8.4.4 成人紫外线全身照射进度

基 本 进 度加 速 进 度缓 慢 进 度
照射顺序生物量照射顺序生物量照射顺序生物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4
1/2
1/2
1
1
11/2
11/2
2
2
21/2
21/2
3*
3
31/2
31/2
4
4
4
4
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2
1
11/2
2
21/2
3
31/2
4**
41/2
5
5
5
5
5
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3
1/3
1/4
1/4
1/2
1/2
1/2
1
1
1
11/2
11/2
11/2
2***
2
2
21/2
21/2
21/2
3
3
3
3
3

说明:1.照前测定生物量;

2.所有照射的距离均为100厘米,照射时间根据灯管平均生物量计算;

3.*可不再增加剂量,继续照射4~5次;

**进一步照射进可不再增加剂量;

***可不再增加剂量,继续照射4~5次。

表8.4.5 小儿紫外线全身照射进度

照射顺序自1/4生物量开始,照射结束时分别达到以下三种剂量
2生物量3生物量4生物量
生物量照射时间(分)生物量照射时间(分)生物量照射时间(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4
1/4
1/2
1/2
1/2
3/4
3/4
3/4
1
1
1
11/4
11/4
11/4
11/2
11/2
13/4
13/4
2
2
1/2
1/2
1
1
1
11/2
11/2
11/2
2
2
2
21/2
21/2
21/2
3
3
31/2
31/2
4
4
1/4
1/4
1/2
1/2
3/4
3/4
1
1
11/4
11/4
11/2
11/2
13/4
13/4
2
2
21/2
21/2
3
3
1/2
1/2
1
1
11/2
11/2
2
2
21/2
21/2
3
3
31/2
31/2
4
4
5
5
6
6
1/4
1/2
1/2
3/4
1
1
11/4
11/2
11/2
13/4
2
2
21/2
21/2
3
3
31/2
31/2
4
4
1/2
1
1
11/2
2
2
21/2
3
3
31/2
4
4
5
5
6
6
7
7
8
8

说明:①所有照射的距离均为100cm;

②照射时间是按生物量为50cm,30秒换算的。

(六)水冷式紫外线灯照射方法

1. 照射剂量水冷式高压水银石英灯照射皮肤后的红斑分级与前述原则相同,新灯一般只需照射2~6秒,即可达1个生物剂量。

以水冷式高压水银石英灯直接接触法照射时,下腹部皮肤的平均生物剂量为1.54秒,粘膜的平均生物剂量为4.31秒,相差2.8倍多,多数情况下,粘膜的生物剂量相当于皮肤的1~1.5倍。

灯管使用一个时期后,或在每次调节强度稳压器(提高灯管两端离压,增加灯管工作电流)之后,均应重复测定平均生物剂量。测定部位选前臂屈侧为宜。

水冷式紫外线灯有各型石英玻璃导子,由于导子的长度及横断面积大小不一,紫外线在通过石英导子时,其辐射强度减弱,尤其通过短波紫外线时更为明显。厚度10的石英玻璃对波长306.5nm、251nm和207nm的紫外线的透射率依次为96.5%、68.6%和46.5%。因此在应用各型导子时,应分别测定各型导子的生物剂量。照射创面时,不宜加用导子。

2. 照射方法照射溃疡创面及窦道前应先清除分泌物。照射时应保护周围皮肤,非粘膜区应涂凡士林加以保护。照射粘膜时,至少应增皮肤剂量的50%。

(1)短距离照射法不加石英导子,灯头距被照射部位在10cm以内。常用于照射溃疡面与感染创面,照射时应包括周围健康皮肤1~2cm。

(2)压迫照射法灯头外面石英玻璃窗或皮肤导子直接压迫治疗部位进行照射。

(3)体腔照射法根据治疗部位,选用石英导子,将导子放入体腔内照射,如治疗急性咽炎时,紫外线经石英导子照射咽后壁(图8.4.8)。

3. 操作方法

(1)首先应向盛水箱内加满蒸馏水(约1000ml),然后开动马达,此时在灯头内有水流动,如有气泡可使灯头向下使之排出,否则影响辐射强度。

(2)开动马达三分钟后,可开灯,如灯管不亮可按启动扭,过五分钟灯管辐射强度稳定之后方可进行。在等待患者期间,应将装在灯头上固定架的小窗关闭。

(3)治疗结束时,应先将灯头熄灭,继续使冷却系统工作3~5分钟,方可关闭,第二次开灯应待灯头冷却后方可。

(4)一次连续使用不得超过1小时,夏季气温高时使用宜缩短。

(5)循环水应每天更换。

(6)体腔、窦道治疗用的各型导子,应以75%酒精浸泡消毒后,擦干待用。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理疗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理疗学》书籍目录
  1. 紫外线杀菌的作用《理疗学》
  2. 紫外线光谱及生物学作用特点《理疗学》
  3. 紫丸《备急千金要方》
  4. 紫外线光量子照射血液回输疗法《理疗学》
  5. 紫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6. 紫外线对眼的作用《理疗学》
  7. 紫菀《神农本草经》
  8. 紫外线的生物学效应《理疗学》
  9. 紫菀《本草纲目》
  10. 紫藤《证类本草》
  11. 紫菀《雷公炮炙论》
  12. 紫檀香《药性切用》
  13. 紫菀《雷公炮制药性解》
  14. 紫檀香《本草分经》
  15. 紫菀《千金翼方》
  16. 紫檀香《本草从新》
  17. 紫菀《药笼小品》
  18. 紫檀香《本草易读》
  19. 紫菀《长沙药解》
  20. 紫檀《本经逢原》
  21. 紫菀《中药炮制》
  22. 紫檀《本草备要》
  23. 紫菀《本草经集注》
  24. 紫笋雀舌茶《饮膳正要》
  25. 紫菀《新修本草》
  26. 紫苏子粥《医学入门》
  27. 紫菀《吴普本草》
  28. 紫苏子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9. 紫菀《本草衍义》
  30. 紫苏子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31. 紫菀《本草备要》

《理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