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水疗法

《理疗学》书籍目录

一、概 论

(一)定义

水疗法就是利用水的物质化学性质,以各种方式作用于人体,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

(二)水的物理性质

水具有较大的热容量(比热为1)并有较大的热传导性,约为空气的33倍。易于散热和吸取热量,故水对于机体易产生温度刺激——温热或寒冷刺激。

水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可任意改变其形态,所以可利用水进行各种方法的治疗。

水是最常用的良好溶媒,可溶解多种药物,故可用以进行各种自然的和人工矿泉,气水及药水浴疗。

水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取用方便,为治疗提供了方便的条件。

(三)水的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

水疗法治疗作用的基本因素有三:1.温度刺激作用。其生理作用大体与热疗法相似。2.化学刺激作用。3.机械刺激作用。各种水疗法作用不同与三种因素所占比重有关。如一般淡水浴治疗作用主要为温度刺激:而药水浴则以化学刺激为主,温度其次;淋浴则主要为机械性刺激,温度刺激为次。

水疗法根据所采用的温度、水中所含物质成分及治疗方式不同,可产生镇静,催眠,兴奋,发汗,退热,利尿,抗炎,止痛,促进吸收,促进新陈代谢,锻炼机体等作用。

各种水疗法主要作用于皮肤,亦可作用于体腔粘膜,通过神经和体液反射而致局部、节段性或全身性反射作用。水疗按其作用方式不同可对体内各系统产生强弱不等的反应,其中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对水疗的反应最敏感,就温热作用而言,水疗可迅速引起机体产生对温热刺激一系列反应,但由于水的物质性能及人体生理调节机能,水疗不易直接达到使机体深部组织加热的目的。但可通过反射途径对深部组织器官甚至全身引起一定的反应。

(四)设备与治疗方法

1.水疗的设备 水疗法种类很多,有的简便易行,不需任何特殊设备,可在家庭或连队、边防农村以及战地环境下进行,如局部手、足浴、坐浴、冲洗等。有的则需要一定的设备。

2.治疗方法:

水疗方法的技术操作正确与否可影响治疗效果。治疗时必须根据病情恰当合理掌握水的温度和治疗时间,原则上水温与机体温差增大,治疗时间宜相应缩短。如:

冷水浴,25℃以下,2-5分钟。

凉水浴,25-33℃,5-10分钟。

平温浴,34-36℃,15-40分钟(不感温浴,对机体不产生明显的温度刺激)。

温水浴,37-38℃,10-20分钟。

热水浴,39℃以上,10-15分钟。热水浴时应注意温度不宜过高,治疗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将对心血管功能是不利影响,对儿童,老年人及心血管功能不佳应注意。水疗的方法繁多,不能一一论述,现就与战伤治疗关系密切的局部浸浴和旋涡浴简要介绍之。

二.局部浸浴

1.手浴 用特制的或一般相宜的手浴盆均可。其容量约10-20升。

(1)冷水手浴 水温10-20℃,时间2-10分钟,适用于手部急性炎症、急性扭、挫伤。

(2)温水手浴 水温37-38℃,时间20-30分钟,多用于止痛或反射性地作用于呼吸系统疾患,如支气管哮喘,急性支气近炎,急性肺炎等。

(3)热水手浴 水温40-43℃,时间10-20分钟,适用于手部扭挫伤恢复期和手部外伤手术后关节功能障碍。

(4)冷热水交替手浴 用两个手浴盆,一盆水温为42-44℃,另一盆15-20℃。浴时,患者将手先放入热水中浸泡1-2分钟,取出后再浸于冷水中10-15秒钟,重复数次,最后以热水浴结束。也有主张应用较长时间,按先热后冷的顺序,治疗时间为7:5,5:2,4:1(分钟)等适用于血管运动神经功能紊乱,如多汗症、肢端紫绀症。

2.足浴 可用特制的或一般相宜的足浴盆。分高位足浴,浴水浸至膝关节以下;低位足浴,浴水浸至踝关节附近。

(1)冷水足浴 水温10-20℃,时间10秒-10分钟,适用于足部急性炎症、足部多汗症、足部持久发凉。在糖尿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腹部及盆腔炎症时禁用。

(2)热水足浴 水温40-30℃,时间10-30分钟,适用于头部充血头痛失眠神经痛,月经期痉挛,足及踝关节扭、挫伤恢复期及关节功能障碍。于热足浴水中加入芥茉可用于治疗急性鼻炎急性喉炎

(3)冷热交替足浴 水温及治疗时间同手浴。适用于足部血管运动神经功能紊乱,如多汗沔,肢端紫绀症。疑有脑血管硬化时,冷、热足浴均禁用。

3.坐浴 用特制的从浴盆或相宜之容器进行。在特制的坐浴盆治疗时浴水不断更新,并有喷向腰部及会阴部的淋浴装置。

(1)冷水坐浴 水温10-20℃,时间2-10分钟。适用于无力便秘闭经遗精,阳萎,膀胱无力症,痣核急性炎症期,痣核术后,直肠炎,直肠周围炎。但于以上器官组织急性炎症,痉挛状态,疝痛,出血,肾炎,风湿性症时禁用。

(2)温水坐浴 水温36-39℃,时间20-30分钟。

(3)热水坐浴 水温40-42℃,时间10-15分钟。

温、热水坐浴时,头部须置冷敷。

在温、热水坐浴作用下,痉挛性疼痛或疝痛可迅速缓解,常用于膀胱、肠道的里急后重。肾绞痛,盆腔器官的慢性亚急性炎症,直肠肛门手术后遗症,痔核慢性期,在无力性便秘,内脏下垂,肝淤血时禁用。

4.渐加温浴(弗氏浴) 是一种逐渐提高的局部热水浴。可用于一个肢体或四肢,须用特制的浴盆。浴中置有温度表,以观察水温,在10分钟内使水温渐增到40-45℃,开始水温35-36℃。后又继续10-15分钟,全部治疗时间为20-25分钟。此法具有明显反射作用,可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心跳次数,降低血压和加强物质代谢。可治疗高血压病以及伴有动脉硬化的高血压病,支气管哮喘,心肌疾病,失眠等疾病。

5.旋涡浴 用特制的浴盆,其中装一马达带动的搅动器,以一定的压力在浴盆内旋转,使浴水呈旋涡式流动,水温40-42℃,时间20-30分钟。此法在温热作用同时对肢体产生明显的机械刺激作用,有使肢体末梢血管明显扩张充血,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可应用于局部肢体,也可应用全身。

多用于运动支持器官疾患,如四肢关节,肌肉的慢性风湿疾病,扭、挫伤,早期关节功能障碍,疤痕,粘连神经炎,腱鞘炎,废用性肌萎缩,癔病性瘫痪等。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理疗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理疗学》书籍目录
  1. 水疗法《理疗学》
  2. 水痢秘方《华佗神方》
  3. 水蓼《本草纲目》
  4. 水痢方六首《外台秘要》
  5. 水蓼《千金翼方》
  6. 水里捞明月《小儿推拿广意》
  7. 水蓼《新修本草》
  8. 水梨《药性切用》
  9. 水蓼《本草衍义》
  10. 水类《本草分经》
  11. 水蓼《证类本草》
  12. 水癞《解围元薮》
  13. 水蓼《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14. 水癞《中医词典》
  15. 水流麻根疮《外科启玄》
  16. 水廓《中医词典》
  17. 水龙子《饮膳正要》
  18. 水亏火炎《中医词典》
  19. 水陆二仙丹《洪氏集验方》
  20. 水亏火旺《中医词典》
  21. 水陆二仙丹《冯氏锦囊秘录》
  22. 水亏火旺《中医名词词典》
  23. 水陆二仙丹《医方考》
  24. 水咳《中医词典》
  25. 水陆二仙丹《医方论》
  26. 水疽候《诸病源候论》
  27. 水陆二仙丹(经验)《虚损启微》
  28. 水灸《中医词典》
  29. 水轮《中医词典》
  30. 水镜诀《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31. 水论《黄帝内经太素》

《理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