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经皮的神经电刺激疗法Transcuataneous electricalnerve stimulation(简称TENS)

《理疗学》书籍目录

一、概述

经皮的神经电刺激疗法(周围神经粗纤维电刺激疗法)是通过皮肤将特定的低频脉冲电流输入人体以治疗疼痛的电疗方法。这是70年代兴起的一种电疗法,在止痛方面收到较好的效果,因而在临床上(尤其在美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物理特性

TENS疗法与传统的神经刺激疗法的区别在于:传统的电刺激,主要是刺激运动纤维;而TENS则是刺激感觉纤维而设计的。为此TENS仪器必需具备以下条件:

1.频率较高:多在2~160Hz之间,属低频范围。

2.脉冲短-或更短:一般脉冲宽度多在9~350μs之间。脉冲太宽,传递疼痛的纤维便被激活,而且极板下离子化增加。但脂肪组织较多者,脉冲可宽一些。

3.强度适宜:采用使病人有一种舒适感,不出现肌肉收缩的阈下强度。这样TENS便可选择性地激发感觉的,传入神经纤维的反应,而不触动运动的,传出神经纤维的反应。

4.电流形态不统一,目前常用有以下几种波形:(1)对称的双向方波;(2)被单向方波调制的中或高频电流;(3)有对称的双向脉冲;(4)单向方波;(5)另一种不对称的双向脉冲,图3.3.7。

TENS疗法的几种波形

图3.3.7 TENS疗法的几种波形

三、治疗作用机制

有下面几种假说:

1.闸门控制假说

认为TENS是一种兴奋粗纤维的刺激,粗纤维的兴奋,关闭了疼痛传入的闸门,从而缓解了疼痛症状。电生理实验证明,频率100Hz左右,波宽0.1ms的方波,是兴奋粗纤维较适宜的刺激。

2.内源性吗啡样物质释放假说

一定的低频脉冲电流刺激,可能激活了脑内的内源发吗啡多肽能神经元,引起内源性吗啡样多肽释放而产生镇痛效果。有人实验证明:以极板面积24cm2置于右腿中1/3外侧面,用方波、宽度0.2ms,频率40~60Hz,电流强度40~80mA,刺激20~45分钟时腰穿脑脊液内β—内啡肽含量显著增高,认为内啡肽由于电刺激而释放入脑脊液,导致疼痛一时性显著缓解。

3.促进局部血循环:TENS除镇痛外,对局部血液循环,也有促进作用,疗后局部皮温上升1-2.5℃

四、设备与治疗方法

1.仪器:凡属t升、t宽、t降和f可以任意调节的低频脉冲电疗机均可应用,L64-2型多形波治疗机即可进行此种治疗。

电极:铅板与衬垫同直流电疗法。常用直径2-3cm规格的电极。

2.电极放置方法常用有以下几种:

(1)放于特殊点 即触发点,有关穴位和运动点。因为这些特殊点的皮肤电阻低,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高密度输入。这些点是放置电极的有效部位。

(2)放在病灶同节段上 因为电刺激可引起同节段的内啡肽释放而镇痛。

(3)放于颈上神经节(乳突下C2横突两侧)或使电流通过颅部,均可达到较好的镇痛效果。

3.频率选择多依病人感到能缓解症状为准。慢性痛宜用14~60Hz;术后痛宜用50~150Hz;疱疹性痛宜用15~180Hz;周围神经损伤后痛用30~120Hz等。一般主张由病人自己选择认为恰当的频率。大多数患者适宜采用刺激频率100Hz,t宽0.1~0.3ms。

4.电流强度 以引起明显的震颤感而不致痛为宜。一般15~30mA,依病耐受而定。

5.治疗时间:治疗灼性神经痛2~3分钟。一般为20分钟,亦可长达1小时或数小时。

五、主要适应证和禁忌证

(一)适应证:头痛偏头痛神经痛、灼性神经痛、幻肢痛、关节痛、腹痛、术后痛、产痛、癌痛等。

总之,TENS对急、慢性和神经性疼痛均有效果,短期治疗的疗效较长期治疗的高些。

(二)禁忌证

1.带有心脏起搏器的病人。特别是按需型起搏器更应注意,因为TENS的电流容易干扰起搏器的步调。

2.刺激颈动脉窦。

3.早孕妇女的腰和下腹部。

4.局部感觉缺失和对电过敏患者。

附:处方举例

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

电极Φ2~3cm×2于左枕部并置,方波宽0.1ms,f 100Hz,电流强度:引起明显震动感,治疗20分钟,每日一次,10次。

适应证:枕大神经痛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理疗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理疗学》书籍目录
  1. 经皮的神经电刺激疗法(简称TENS)《理疗学》
  2. 经皮穿刺引流与抽吸技术《医学影像学》
  3. 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医学影像学》
  4. 经逆上行《宁坤秘籍》
  5. 经皮针活检《医学影像学》
  6. 经逆赤肿《张氏医通》
  7. 经皮椎间盘脱出切吸术《医学影像学》
  8. 经逆赤肿《中医词典》
  9. 经期《中医词典》
  10. 经内镜直接检测幽门螺杆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11. 经期不调《医述》
  12. 经目屡验良方《上池杂说》
  13. 经期不通《医述》
  14. 经脉诸脏病因《妇人规》
  15. 经期腹痛《景岳全书》
  16. 经脉诸脏病因《景岳全书》
  17. 经期腹痛《妇人规》
  18. 经脉终始篇《外经微言》
  19. 经期或前或后症《女科秘要》
  20. 经脉终始《此事难知》
  21. 经期卫生《家庭医学百科·预防保健篇》
  22. 经脉直指《医效秘传》
  23. 经期延长《中医妇科学》
  24. 经脉之本《妇人规》
  25. 经气《中医名词词典》
  26. 经脉之本《景岳全书》
  27. 经气《中医词典》
  28. 经脉正别《黄帝内经太素》
  29. 经气《医学见能》
  30. 经脉长短《针灸素难要旨》
  31. 经气本标篇《外经微言》

《理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