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黍
唐礼乐志曰∶声无形而乐有器。古之作乐者,知夫器之必有敝,而声不可以言传,惧夫器失而声遂忘也,乃多为之法以着之,故求声者以律,而造律者以黍。自一黍之广,积而为分寸,一黍之多,积而为龠合,一黍之重,积而为铢两,是三物者亦必有时而敝,则又总其法而着之于数,使其分寸龠合铢两皆起于黄钟,然后律度量衡相用为表里,使得律者可以制度量衡,因度量衡亦可以制律,此古君子知物之终始,而忧世之虑深,其多为之法而丁宁纤悉,可为至矣。然黄钟之律生于尺,而尺乃生于黍,累黍造尺,不过三法,皆自古有之。曰横黍者,一黍之广为一分也;曰纵黍者,一黍之长为一分也;曰斜黍者,非纵非横而斜倚相排也。凡黄钟之长,以横黍言之,则为一百分,太史公所谓子一分是也;以纵黍言之,则为八十一分,淮南子所谓其数八十一是也;以斜黍言之,则为九十分,前后汉志所谓九十分是也。三法虽异而律则同也。择黍之法,以上党境内土地肥处产者为佳,即今之糯小米,俗名黄米者是也。郑世子曰∶古上党郡,即今山西潞安州,境内产五色黍。其黑色黍亦有数种∶软黍堪酿酒者名 ,硬黍堪炊饭者名 ,一稃内两颗黍名 。律家所用,惟 而已。古云取 黍中者,盖谓中用之黍,非中等之谓,如俗语选物曰中用不中用,亦非指中等也。或曰中字读去声,谓中式也,其义亦通。诗曰∶诞降嘉种,惟 惟 。既用一嘉字,其义可见,则知异常者方为嘉种,且 之为言巨也,盖谓最大者为佳。黍大则尺大而黄钟之声遂浊,黍小则尺小而黄钟之声遂清,夫黄钟之音宫音也,最长最浊,是其本体,然则黍之最大者乃为真 黍耳。后人不知此理而泥于汉志中黍之文,遂致所累之尺短,所造之乐哀,非中和之音矣,此不可不辨也。(龠音药。 音巨。 音祭。稃音夫。 ,飘米切。)

- 辨黍《类经图翼》
- 辨寿夭肥瘦勇怯忍痛不忍痛胜毒不胜毒形状篇《形色外诊简摩》
- 辨术者太素脉论《一得集》
- 辨手丫发合谷疽论《疡科心得集》
- 辨数脉所统有二《诊脉三十二辨》
- 辨手心手背《内外伤辨》
- 辨胎《沈氏女科辑要》
- 辨手腕痈兑疽论《疡科心得集》
- 辨胎毒发丹《幼科铁镜》
- 辨手太阴本病症治《白喉条辨》
- 辨胎歌《女科秘旨》
- 辨手少阴标病《白喉条辨》
- 辨胎寒《幼科铁镜》
- 辨手少阳标病《白喉条辨》
- 辨胎黄《幼科铁镜》
- 辨手发背手心毒托盘疔论《疡科心得集》
- 辨胎火胎毒及猴狲疳论《疡科心得集》
- 辨释《思考中医》
- 辨胎惊胎风《幼科铁镜》
- 辨似损非损《虚损启微》
- 辨胎脉《察病指南》
- 辨似《广瘟疫论》
- 辨胎脉《医效秘传》
- 辨实热《保幼新编》
- 辨胎热《幼科铁镜》
- 辨石榴疽痈论《疡科心得集》
- 辨胎孕男女法《中医词典》
- 辨十二经水火分治法《儒门事亲》
-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伤寒论》
- 辨湿温一《伤寒寻源》
-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伤寒杂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