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冲论
产后危症,莫如败血三冲。其人或歌舞谈笑,或怒骂坐卧,甚者逾墙上屋,口咬拳打,山腔野调,号佛名神,此为败血冲心,多死。《医通》云∶花蕊石散最捷,琥珀黑丸丹亦效。如虽闷乱,不致颠狂者,失笑散加郁金。予谓∶当于妄言妄见门参看治疗。
若其人饱闷呕恶、腹满胀痛者,为之冲胃,《医通》云∶用平胃散加姜、桂,往往获效;不应,送来复丹。呕逆腹胀,血化为水者,《金匮》下瘀血汤。予谓∶当于饱胀呕逆等门参看治疗。
若其人面赤,呕逆欲死,为之冲肺。《医通》云∶二味参苏饮,甚则加芒硝荡涤之。子谓∶当于口鼻黑衄门参看治疗。
大抵冲心者,十难救一;冲胃者,五死五生;冲肺者,十全一二。其《医通》所用金石及峻药等治法,亦无可如何之思,与其视死,不若救生之意耳。予谓∶治此等症,宜用生化、失笑。抵圣等类平稳药,当亦通神。
二味参苏饮 治恶露入胞,胀大不能出,及产后败血冲肺喘满,面赤几死者。
水煎服。又有入童便热服,大便溏泄者禁用。
失笑散 治妇人心痛气刺不可忍,及产后儿枕蓄血,恶血上攻疼痛,并治小肠气痛,便治胞衣由瘀血胀满不能出者。
为末,每服二、三钱,葱汤调末服之。一方用酒煎热服。按此方,如行血,各等分俱生用;如止血,俱炒用。或五灵脂减半用。若用以止痛,蒲黄宜减半。又一方,蒲黄一半生,一半炒用。

- 三冲论《妇科秘书》
- 三冲论《胎产心法》
- 三虫《千金翼方》
- 三冲《校注医醇剩义》
- 三虫《圣济总录》
- 三池《中医词典》
- 三虫《中医词典》
- 三承气汤《医述》
- 三虫《扁鹊心书》
- 三车《中医词典》
- 三虫病《中医词典》
- 三朝复洗儿法《达生编》
- 三虫方七首《外台秘要》
- 三常《中医词典》
- 三虫候《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
- 三柴胡饮(新方)《虚损启微》
- 三虫候《诸病源候论》
- 三柴胡饮《退思集类方歌注》
- 三虫候《诸病源候论》
- 三叉神经痛与急性牙髓炎的鉴别《口腔科学》
- 三串毒《中医词典》
- 三叉神经痛《神经病学》
- 三刺《黄帝内经太素》
- 三叉神经痛《自我调养巧治病》
- 三刺《中医名词词典》
- 三叉神经痛《老年百病防治》
- 三刺《中医词典》
- 三叉神经痛《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 三刺谷气《针灸素难要旨》
- 三叉神经痛《百病自测》
- 三刺浅深五刺五脏《类经》
《妇科秘书》
- 作者:? 朝代:? 年份:?
- 脉法
- 行经三忌
- 恶阻论
- 胞漏并小产论
- 诸痛论
- 胎逆上逼胀满子悬论
- 诸血症论
- 子肿子气子满论
- 子烦并五心烦热及烦躁口干论
- 子淋论
- 转胞淋闭论
- 子嗽论
- 喘急论
- 泄泻论
- 霍乱论
- 中恶中暑中湿中风论
- 子痫论(一名子冒)
- 痢论
- 疟论
- 伤寒温热时疫论
- 谵语论
- 鬼胎论
- 肠覃似孕证蓄血似孕论
- 孕妇出痘论
- 妊娠麻疹论
- 产后脉诀论
- 生化汤论
- 产后药误须知
- 三冲论
- 产后不宜汗下利小便论
- 新产三审论
- 血块痛论
- 晕厥论
- 血脱气脱神脱三症论
- 恶露不止论
- 气喘论
- 恶露不下论
- 脱汗亡阳及诸汗论
- 伤食论
- 忿怒气逆论
- 头痛论
- 心痛即胃脘痛论
- 腹痛论
- 小腹痛并儿枕论
- 腰痛论
- 胁肋痛论
- 手足身痛论
- 发热论
- 大便燥秘论
- 类疟及寒热往来论
- 类中风痉及语涩口噤不语筋挛等症论
- 泄泻及完谷不化并遗屎论
- 痢滞论
- 腹胀满闷论
- 浮肿论
- 淋症论
- 大小便血论
- 咳嗽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