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温热时疫论
妊娠伤寒,时值冬令,为寒所伤,其轻者淅淅恶寒,翕翕发热,微嗽鼻塞,数日即愈,不药亦可。或用葱白(连须)三、五茎,生姜三片,煎服即解。如所感者重,以致头疼,先寒后热,久必伤胎,药多避忌,务宜谨慎,不可与常妇概治,竟用发表,以致损胎,误其母子性命。但服葱白香豉汤自愈,故《千金》治妊妇伤寒,用葱白、生姜,水煎热服,取汗即安。是以葱白香豉汤、香苏散可解表邪,又可安胎。况葱白不惟性能解表,且善安生胎、下死胎。若感寒孕妇,胎伤未死,但用葱一把,水煮食之,汗出即安。如胎已死,须臾自出,不应,加生姜、苏叶,不可轻用表药招尤。若妊娠邪在半表半里,择《纲目》内黄龙汤,即小柴胡汤变体用法,其加减亦可采择而用。如表症已愈,但发热大渴,用香苏散,加金花汤。便结者,加入大黄。或用三黄解毒汤,所以胎前疫症,与伤寒阳明腑症,内实便秘,须急通大便,方不损胎。若大便自利,乃正气下泄,胎必难保。惟大小便如常,知里无热,则不伤胎气,至妊娠热症,亦须急治,恐致落胎。《千金》用葱白香豉汤,取汁即愈。又有用柴葛安胎饮者,如呕吐烦躁,用生津葛根汤者,甚则斑出黑色,用栀子葱豉汤者,密斋用加味化斑汤,此皆热入于里,阳明症之方药也。《医通》治孕妇温热时行,及伤寒邪气内犯,热毒逼胎,并宜《千金》石膏大青汤急救,庶可保全,迟则不救。又有石膏六合汤、升麻六合汤,立方甚稳,录后以备采用。凡胎孕药内,不得已而用大黄转药,须用酒制。姜、桂、附子,用黄连、甘草制之,则无害矣。
葱白香豉汤 《千金》治时疫伤寒,三日以内,头痛如破,及温病初起寒热。
葱白(连须一握) 香豉(三合)
水煎,入童便一合,日三服。秋冬加生姜二两。
黄龙汤 治妊娠伤寒,得之三、五日后,有恶寒发热,内有烦渴引饮,小便赤涩之症。此邪在半表半里,宜此方主之。
柴胡(二钱) 黄芩(一钱半) 人参 甘草(各一钱) 姜、枣为引。
水煎服。如寒热往来,无汗口干,加葛根二钱,去枣,入葱白三根,如头痛不止,加川芎、白芷各一钱,去枣,加葱白三根;如发热,有汗口渴,加土炒白术一钱半,栝蒌根一钱半;如脉浮大有力,大热大渴,人参白虎汤去姜、枣。
柴葛安胎饮 治孕妇热病,骨节疼痛,如不急治则落胎。
柴胡 葛根 青黛(各八分) 石膏(一钱半) 升麻(五分) 栀子(一钱) 知母(七分) 葱白(三根)
生津葛根汤 治孕妇热病,呕吐不食,胸中烦躁。
人参 葛根 芦根 麦冬 知母(炒) 栀子(炒各一钱) 竹茹(一团) 葱白(三寸)
栀子葱豉汤 治孕妇热病,斑出赤黑色,小便如血,气急欲绝,胎落之症。
栀子(炒) 黄芩 升麻(各一钱) 生地(二钱) 青黛(八分) 豆豉(四十九粒)杏仁(十二粒) 石膏(一钱半 )
加味化斑汤 治孕妇伤寒,热病不解,遍身发斑,赤如锦文者。
人参 知母 生地 黄芩 栀仁 甘草(各一钱) 石膏(二钱) 淡竹叶(二十片) 豆豉(半合)
食远服。
《千金》石膏大青汤 治妊娠伤寒,头疼壮热,肢体烦痛。此方既可散邪,又能安胎,允为孕妇伤寒温热时行神方也。
石膏(二钱) 大青 黄芩(各八分) 前胡 知母 栀仁(各一钱) 葱白(一茎)
水煎温服。
石膏六合汤 治妊娠伤寒,身热大渴而烦。
水一盅半,煎一盅,温服。
升麻六合汤 治妊娠伤寒下后,过经不愈,湿毒发斑如锦文者。
水煎温服。

- 伤寒温热时疫论《妇科秘书》
- 伤寒温热时疫论《胎产心法》
- 伤寒温热延医论《研经言》
- 伤寒温疟证《伤寒九十论》
- 伤寒温热疫邪传入不同《温病正宗》
- 伤寒温病热病说《医经溯洄集》
- 伤寒温疫《千金翼方》
- 伤寒温病附方《顾松园医镜》
- 伤寒温疫论一条《仲景伤寒补亡论》
- 伤寒温病辨(四则)《温病指南》
- 伤寒瘟疫《医学三字经》
- 伤寒望色《冯氏锦囊秘录》
- 伤寒瘟疫(附冒风寒方)《经验丹方汇编》
- 伤寒亡阴《中医词典》
- 伤寒瘟疫病证不同辨《医学集成》
- 伤寒亡阳《中医词典》
- 伤寒瘟疫脉息不同辨《医学集成》
- 伤寒豌豆疮候《诸病源候论》
- 伤寒瘟疫受病不同辨《医学集成》
- 伤寒豌豆疮后灭瘢候《诸病源候论》
- 伤寒瘟疫治法不同辨《医学集成》
- 伤寒脱血非血痢《轩岐救正论》
- 伤寒问因《冯氏锦囊秘录》
- 伤寒吐血秘方《华佗神方》
- 伤寒无补法辨《医述》
- 伤寒吐血候《诸病源候论》
- 伤寒无补法辩《景岳全书》
- 伤寒吐血《奇效简便良方》
- 伤寒无汗《普济方·针灸》
- 伤寒吐血《医学心悟》
- 伤寒无汗《针灸资生经》
《妇科秘书》
- 作者:? 朝代:? 年份:?
- 脉法
- 行经三忌
- 恶阻论
- 胞漏并小产论
- 诸痛论
- 胎逆上逼胀满子悬论
- 诸血症论
- 子肿子气子满论
- 子烦并五心烦热及烦躁口干论
- 子淋论
- 转胞淋闭论
- 子嗽论
- 喘急论
- 泄泻论
- 霍乱论
- 中恶中暑中湿中风论
- 子痫论(一名子冒)
- 痢论
- 疟论
- 伤寒温热时疫论
- 谵语论
- 鬼胎论
- 肠覃似孕证蓄血似孕论
- 孕妇出痘论
- 妊娠麻疹论
- 产后脉诀论
- 生化汤论
- 产后药误须知
- 三冲论
- 产后不宜汗下利小便论
- 新产三审论
- 血块痛论
- 晕厥论
- 血脱气脱神脱三症论
- 恶露不止论
- 气喘论
- 恶露不下论
- 脱汗亡阳及诸汗论
- 伤食论
- 忿怒气逆论
- 头痛论
- 心痛即胃脘痛论
- 腹痛论
- 小腹痛并儿枕论
- 腰痛论
- 胁肋痛论
- 手足身痛论
- 发热论
- 大便燥秘论
- 类疟及寒热往来论
- 类中风痉及语涩口噤不语筋挛等症论
- 泄泻及完谷不化并遗屎论
- 痢滞论
- 腹胀满闷论
- 浮肿论
- 淋症论
- 大小便血论
- 咳嗽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