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汤论
生化汤论曰∶产后诸症,皆缘气血骤下,元气大亏,用药不同常法。是以有极不能姑待者,则当峻补之中,加入温行之药,峻补则力大而可宣通。温行则流畅而不凝滞。至于逐瘀之剂,即实症亦不可用峻厉之药,况产后大虚,恐血无主宰,一任药力便为崩而不止,虚则易脱,势如覆水难收矣。夫人遇大病之后,血气两虚,犹当调补,况产后脾胃血气之虚衰,更有甚焉者乎?今之治产后者,亦云∶元气因产而亏,营运失度,不免瘀血停留,致成诸疾,必以去瘀为先,瘀消方可行补,甚有用回生丹,攻血块,下胞衣,殒人性命者。此盖止知专攻旧瘀,而不知新血转伤之害,岂知块固当消,而新血犹当生也。盖专消则新血不生,专生则旧血反滞。予考新产诸方,莫若生化汤为产后第一妙方。其方芎、归、桃仁温中行血,善去旧血,骤生新血;佐以炙黑干姜、炙草,引三味入于肺、肝,行中有补,化中有生,故名生化,盖因功而立名也。又有加入益母草一钱五分,功效亦同。此实治产之良方,保全产妇之圣药也。故冯氏因此方之妙,变化用于临产,加人参、桂、牛膝、红花,又为催生之神剂矣。
生化汤方 凡孕妇临月,即预备生化汤数剂,俟临产之时,即为预先煎就。产下,随服二、三道,以逐瘀生新,再无产后之患。无论正产、半产,虽少壮产妇,俱宜服之。故此汤为产后七日内要药。倘产下之时,未及煎服,凡产后诸症,仍以此汤治之。
全当归(八钱酒洗) 川芎(四钱) 干姜(四分炙黑存性) 桃仁(十粒去皮尖,打碎)炙草(五分)
水二盅,煎七分,加酒小半盅。如素日不能饮酒者,加六、七茶匙,稍热服之。其药渣留,并后帖药渣,合而再煎,而帖共三煎,在产下一、二时辰内,未进饮食先相继煎服。能速化旧血而骤生新血,不特可免目前晕厥、汗、崩、恶露停滞等患,且诸病不生,精神百倍矣。如胎前素虚之人,产后又当再制两帖煎服,以防倦怠。若产下已服一、二帖,而块痛未除,仍当再进几帖,块痛自消矣。

- 生化汤论《妇科秘书》
- 生化汤论《胎产秘书》
- 生化汤论(附方)《胎产心法》
- 生化汤论《内府秘传经验女科》
- 生化汤原方《宁坤秘籍》
- 生化汤论《张氏妇科》
- 生活方式《预防医学》
- 生化汤(产下即服)《回生集》
- 生活性中毒《预防医学》
- 生化汤《奇方类编》
- 生活因素《中医妇科学》
- 生化汤《奇方类编》
-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预防医学》
- 生化汤《医学心悟》
-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中医儿科学》
- 生化《中医词典》
- 生肌《外科大成》
- 生后开乳《中医儿科学》
- 生肌《外科选要》
- 生后几天内的护理《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生肌定痛散《救伤秘旨》
- 生后不啼《中医词典》
- 生肌法《中医词典》
- 生蛤粉《药性切用》
- 生肌红玉丹《奇方类编》
- 生光散《毓麟验方》
- 生肌类方《医宗金鉴》
- 生瓜菜《证类本草》
- 生肌类方《外科心法要诀》
- 生干地黄散《妇人大全良方》
- 生肌类方《外科大成》
《妇科秘书》
- 作者:? 朝代:? 年份:?
- 脉法
- 行经三忌
- 恶阻论
- 胞漏并小产论
- 诸痛论
- 胎逆上逼胀满子悬论
- 诸血症论
- 子肿子气子满论
- 子烦并五心烦热及烦躁口干论
- 子淋论
- 转胞淋闭论
- 子嗽论
- 喘急论
- 泄泻论
- 霍乱论
- 中恶中暑中湿中风论
- 子痫论(一名子冒)
- 痢论
- 疟论
- 伤寒温热时疫论
- 谵语论
- 鬼胎论
- 肠覃似孕证蓄血似孕论
- 孕妇出痘论
- 妊娠麻疹论
- 产后脉诀论
- 生化汤论
- 产后药误须知
- 三冲论
- 产后不宜汗下利小便论
- 新产三审论
- 血块痛论
- 晕厥论
- 血脱气脱神脱三症论
- 恶露不止论
- 气喘论
- 恶露不下论
- 脱汗亡阳及诸汗论
- 伤食论
- 忿怒气逆论
- 头痛论
- 心痛即胃脘痛论
- 腹痛论
- 小腹痛并儿枕论
- 腰痛论
- 胁肋痛论
- 手足身痛论
- 发热论
- 大便燥秘论
- 类疟及寒热往来论
- 类中风痉及语涩口噤不语筋挛等症论
- 泄泻及完谷不化并遗屎论
- 痢滞论
- 腹胀满闷论
- 浮肿论
- 淋症论
- 大小便血论
- 咳嗽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