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温热死脉死证
周禹载曰.内经刺热云.太阳之脉色荣颧骨.营未交.曰今且得汗.待时而已.与厥阴争见者.死期不过三日.其热病内连肾.少阳之脉色荣颊前.热病也.营未交.曰今且得汗.待时而已.与少阴脉争见者死.太阳之脉色属赤.初起时其色止荣颧骨一处.不交他处.纯是赤色.曰今且得汗者.谓邪势渐从外解.即余证未靖.少待而自解.言无害也.至于厥阴争见者.死不外三日.是为交已.热病大热烦渴汗出.反见厥阴肝经之脉色.争见赤紫晦滞.已为主死.况争见青黑之色耶.何者.少阳青色.少阴黑色也.争见者.命期甚促矣.又评热病论云.帝问曰.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为何.夫帝既曰病温矣.复曰病名为何者.正欲知病之本于阴阳也.岐伯曰.名阴阳交.交者死.何也.交则不解也.谓人所以汗出者.生于精气也.精气者谷气也.邪正交争而得汗者.是邪退而精气胜也.精气胜则能食而不复热.复热者邪胜.则是汗出不为汗衰也.不能食者.精无俾也.病而留.其寿可立而倾也.故热病曰.汗出脉尚躁盛者死.脉既不与汗应.此不胜病矣.其死必矣.狂言者是失志.失志者死.今见三死.不见一生.虽愈必死也.此段论温.独创谷气之旨.谷气为精.精气为汗.故藏精者不病温.其病温者.咸不藏精之人也.而有生有死者.不藏精甚与不甚之分也.
二阳搏.病温者.死不治.虽未入阴.不过十日死.二阳者.手足阳明也.
温病发于三阴.脉微足冷者难治.
温病大热.脉反细小.手足逆冷者死.
温病初起大热.目昏谵语.脉小足冷.五六日而脉反躁急.呕吐昏沉.失血痉搐.舌本焦黑.脉促结代沉小者皆死.
温病汗后反热.脉反盛者死.
温病误发汗.狂言不能食.脉躁盛者皆不治.(以上春温死证)
热病七八日.脉微小.溲血.口中干.一日半而死.脉代者.一日死.
热病七八日.脉不躁或躁不散数.后三日中有汗.三日不汗.四日死.
热病已得汗.脉尚躁.喘且复热.喘甚者死.
热病不知痛处.耳聋不能自收持.口干阳热甚.阴颇有寒者.热在髓.死不治.
热病汗不出.大颧发赤.哕者死.
热病泄甚.而腹愈满者死.
热病目不明.热不已者死.
热病汗不出.呕吐下血者死.
热病舌本烂.热不止者死.
热病咳而衄.汗出不至足者死.
热病热而痉者死.腰折螈 齿噤 也.(以上夏热死证)

- 总论温热死脉死证《温热暑疫全书》
- 总论吐泻《景岳全书》
- 总论养生篇(养生余录 上)《古今医统大全》
- 总论气理《景岳全书》
- 总论治法《景岳全书》
- 总论脉式《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总论治法《专治麻痧初编》
- 总论精气神《寿世传真》
- 总论治法(二十二共十九条)《景岳全书》
- 总论喉痹大意《重楼玉钥续编》
- 总评《重庆堂随笔》
- 总论歌《外科十三方考》
- 总收法《中医词典》
- 总论服药法《医学心悟》
- 总收法《幼科推拿秘书》
- 总论服药法《外科十法》
- 总述《寿世传真》
- 总论痘要歌括《冯氏锦囊秘录》
- 总提纲 共三章《伤寒悬解》
- 总论大法《万氏秘传外科心法》
- 总体均数的估计《医学统计学》
- 总论喘证治法《医学衷中参西录》
- 总体均数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的估计《预防医学》
- 总论(共百字二十句五言)《陆地仙经》
- 总体率的估计《医学统计学》
- 总论《骨科学》
- 总体率的可信区间《预防医学》
- 总论《骨科学》
- 总体与样本《预防医学》
- 总论《骨科学》
- 总义《随息居重订霍乱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