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泰复立清暑益气变证加减法

《温热暑疫全书》书籍目录

心火乘脾.乃血受火邪.而不能升发.阳气伏于地中.地者人之脾也.必用当归和血.少用黄柏以益真阴.

如脾胃不足之证.须少用升麻.盖升麻乃足阳明太阴引经之药也.使行阳道.自脾胃中左迁.少阳行春令.生万物之根蒂也.更少加柴胡.使诸经右迁.生发阴阳之气.以滋春之和气也.

脾虚缘心火亢盛.而乘其土也.其次肺气受邪.为热所伤.必用黄 最多.甘草次之.人参又次之.三者皆甘温阳药也.盖脾虚肺气先绝.故用黄 之甘温.以益皮毛之气.而闭腠理.不令自汗而损元气也.上喘气短懒言语.须用人参以补之.心火乘脾.须用炙甘草泻火热.而补脾胃中元气.然甘草最少者.恐滋满也.若脾胃之急痛.并脾胃大虚.腹中急缩.腹皮急缩者.却宜多用.经曰急者缓之之义也.若从权治.必加升麻以引之.恐左迁之邪坚盛.卒不肯退.反致项上及臀尻肉添而行阴道.故引之以行阳道.使清气出地.右迁而上行.以和阴阳之气也.若中满者去甘草.咳甚者去人参.口干嗌干者加干葛

如脾胃既虚.不能升浮.为阴火伤其生发之气.荣血大亏.荣气伏于地中.阴火炽盛.日渐煎熬.血气亏少.且心胞络与心主血.血减则心无所养.致使心乱而烦.病名曰 . 者心惑而烦闷不安也.是由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清浊相干.乱于胸中.使周身血气逆行而乱.经曰.从下上者.引而去之.故当加辛温甘温之剂生阳.阳生而阴长也.或曰.甘温何能生血.又非血药也.曰.仲景之法.血虚以人参补之.阳旺则能生阴血也.更加当归和血.又宜稍加黄柏.以救肾水.盖甘寒泻热火.火减则心气得平而安也.如烦乱犹不能止.少加黄连以去之.盖将补肾水.使肾水旺而心火自降.扶持地中阳气也.

如气浮心乱.则以朱砂安神丸镇固之.得烦减.勿再服.以防泻阳气之反陷也.如心中痞.亦少加黄连.气乱于胸.为清浊相干.故以陈皮理之.能助阳气之升而分滞气.又助诸甘辛为用.故长夏湿土.客邪火旺.可从权加苍术白术泽泻.上下散消其湿热之气.湿气大盛.主食不消化.故食减不知谷味.加炒曲以消之.更加五味子麦门冬、人参.泻火益肺气.助秋损也.此三伏中长夏正旺之时之药也.

按东垣意见精密.立方中和.清暑益气汤.近世多宗之.然气血虚弱之人.用之最宜.如遇强壮者.不能取效.且助湿火.不可不斟酌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温热暑疫全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温热暑疫全书》书籍目录
  1. 王宇泰复立清暑益气变证加减法《温热暑疫全书》
  2. 王宇泰·《证治准绳》论暑《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3. 王禹《中医词典》
  4. 王与《中医词典》
  5. 王裕庆《中医词典》
  6. 王佑《中医词典》
  7. 王渊《中医词典》
  8. 王幼孙《中医词典》
  9. 王震《中医词典》
  10. 王猷《中医词典》
  11. 王之政《中医词典》
  12. 王永辅《中医词典》
  13. 王治法《石室秘录》
  14. 王以仁翁乃郎暑病热久伤阴《程杏轩医案》
  15. 王中痰脉论《古今名医汇粹》
  16. 王一仁《中医词典》
  17. 王钟岳《中医词典》
  18. 王遥《中医词典》
  19. 王仲勉《中医词典》
  20. 王养林书后《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1. 王洙《中医词典》
  22. 王燕昌《中医词典》
  23. 王注之误《医学读书记》
  24. 王彦伯《中医词典》
  25. 王灼疮《幼幼新书》
  26. 王颜《中医词典》
  27. 王子固《中医词典》
  28. 王炎《中医词典》
  29. 王子亨方论《妇人大全良方》
  30. 王逊《中医词典》
  31. 王子接《中医词典》

《温热暑疫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