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热集补证治并方
交夏至后.炎暑司令.相火用事.人有发热身疼不恶寒.但大热而大渴者为热病.仲景以白虎汤为主治.今人以此汤治伤寒者误也.热病下发上.内发外.必经阳明.故无论三阳.总以石膏之辛凉.乘势升散.知母之苦寒.靖少阴伏邪之源.甘草、粳米.维持中气.一了百当.至伤寒既非其时.复非其病.邪自外来.未入者解表.已入者下夺.石膏本非表药.又非下药.即欲解热.热何从解.况有知母.引入少阴.为害不浅.理自如此.达者自会.愚不敢好与今人辩也.故除以上见证正方外.补集方治.
一法.热病之脉本洪大.若见浮紧.是又感夏时暴寒.谓轻举见紧.略按则仍洪盛.以内伏已发也.治宜通解散.去麻黄、苍术.或加葱白、香豉.或先以连须葱白香豉汤.减生姜撒其外.后用白虎加人参汤.
一法.热病凡客邪所感.不论脉浮紧.恶风恶寒.宜解不宜下者.通用双解散去硝黄.于中加减.如去白术、芍药、桔梗二三味.加知母葱豉最妥.
一法.凡温病之发.因暴寒者居多.热病之发.兼暑 者为盛.若始病见谵语面垢遗溺.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
一法.若本病兼衄.于本汤中加生地黄、牡丹皮.喘加栝蒌根、浓朴、杏子仁.
一法.若恶热烦渴腹满.舌黄燥或黑干.五六日不大便.凉膈散或三一承气汤.
一法.若本病兼暑湿者.或凉膈合天水散.若小便不利者.竹叶石膏汤倍石膏.
一法.若兼风痰者.用双解散.煎一大豌.先饮半作探吐.法以引痰出外.再尽剂.微以被覆.令汗出解.盖用凉药热饮.发汗百无一损也.河间制双解散.子和演为吐法甚妙.
一法.误用辛温药.致发斑谵语.喘满昏乱者.黄连解毒汤加减.

- 夏热集补证治并方《温热暑疫全书》
- 夏热病论《温热暑疫全书》
- 夏日《中医词典》
- 夏热《临证指南医案》
- 夏日斑秘方《华佗神方》
- 夏热《医述》
- 夏日沸烂疮候《诸病源候论》
- 夏秋治里《证治准绳·幼科》
- 夏日伤风辨《医门补要》
- 夏秋吐泻《小儿药证直诀》
- 夏日外感《评琴书屋医略》
- 夏秋霍乱《中医词典》
- 夏三月《中医词典》
- 夏芩茶《茶饮保健》
- 夏三月《寿世传真》
- 夏气《中医词典》
- 夏伤于暑大意《时病论》
- 夏蒲茶《茶饮保健》
- 夏伤于暑秋必疟《此事难知》
- 夏蜜茶《茶饮保健》
- 夏伤于暑秋必疟大意《时病论》
- 夏脉如钩《中医词典》
- 夏商西周时期卫生保健《中国医学通史》
- 夏脉《中医词典》
- 夏商西周时期巫与医药的关系《中国医学通史》
- 夏令伤寒证(一)《余无言医案》
- 夏商西周时期医学《中国医学通史》
- 夏令伤寒证(二)《余无言医案》
- 夏胜秋《中医词典》
- 夏莲茶《茶饮保健》
- 夏时摄养《养老奉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