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热
发热是他觉或自觉体温升高的一种症状,是内科疾病中常见症状之一,是机体正气与邪气相争,阴阳失调的一种病理反应。一般来说,有“阳盛则热”和“阴虚发热”两种基本病机。发热能耗气伤津,损害机体,甚至造成不良后果。发热的病因有外感和内伤;发热方式有急性发热、慢性发热;热势有微热、低热、高热、灼热等。发热的主要类型有如下几种:
急性发热:发热起病急,病程较短,通常热势较甚或伴恶寒,多为外感病邪所致。
慢性发热:发热起病缓,病程较长,低热多见,亦有高热者,以内伤发热最多。
发热恶寒:发热与恶寒同时存在,为外感表证的表现。.
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为邪在少阳,枢机不利的表现。
身热夜甚:发热以夜间为甚,若伴舌红绛,为营分发热或阴虚发热;若舌有瘀点瘀斑,多为瘀血发热。.
潮热:每于午后或夜间发热,如潮汛之准时,多为阴虚发热或湿温发热的表现。
高热:又称壮热、蒸蒸发热,表现为肌肤灼热,体温多在39℃以上,多为外感发热,阳明经证的特点。
低热:一般体温在37.2℃-38℃之间,多为气血阴亏,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的内伤发热。
五心烦热:表现为手心、脚心发热和心烦,多为自觉发热,体温不一定升高,或时伴烘热感,多为阴虚发热或肝郁发热的表现。
- 发热《中医内科学》
- 发热《伤寒寻源》
- 发热《胎产指南》
- 发热《丹溪手镜》
- 发热《医效秘传》
- 发热《伤寒六书》
- 发热《痘疹心法要诀》
- 发热《伤寒六书》
- 发热《伤寒明理论》
- 发热《周慎斋遗书》
- 发热《沈氏女科辑要》
- 发热《血证论》
- 发热《广瘟疫论》
- 发热《伤寒大白》
- 发热《医学真传》
- 发热《医学心悟》
- 发热《伤科汇纂》
- 发热《证治汇补》
- 发热《女科折衷纂要》
- 发热《古今医案按》
- 发热《金匮钩玄》
- 发热《万病回春》
- 发热《盘珠集胎产症治》
- 发热《保婴撮要》
- 发热《女科证治准绳》
- 发热《济阴纲目》
- 发热《女科证治准绳》
- 发热《古今医鉴》
- 发热《伤寒指掌》
- 发热《医碥》
- 发热《伤寒括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