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癫狂第二十二

《内经评文》书籍目录

目 外决于面者为锐 .在内近鼻者为内 .上为外 .下为内 .(经中凡叙癫狂皆关于目故特提唱之第嫌篇中少连缀少发明耳)癫疾始生.先不乐.头重痛.视举.目赤甚作极.已而烦心.候之于颜.取手太阳阳明太阴.血变而止.(作极盖言身之躁动不安非有所作为而令疲极也)癫疾始作.而引口.啼呼喘悸者.候之手阳明太阳.左强者攻其右.右强者攻其左.血变而止.癫疾始作.先反僵.因而脊痛.候之足太阳阳明太阴手太阴.血变而止.治癫疾者.常与之居.察其所当取之处.病至.视之.有过者.泻之.置其血于瓠壶之中.至其发时.血独动矣.不动.灸穷骨二十壮.穷骨者 骨也.骨癫疾者. 齿诸 分肉皆满.而骨居.汗出.烦 .呕多沃沫.气下泄.不治.筋癫疾者.身倦挛急.大刺项大经之大杼脉.呕多沃沫.气下泄.不治.脉癫疾者.暴仆.四肢之脉.皆胀而纵.脉满.尽刺之.出血.不满.灸之.挟项太阳.灸带脉于腰.相去三寸.诸分肉本输.呕多沃沫.气下泄.不治.癫疾者疾发如狂者.死不治.狂始生先自悲也.喜忘苦怒善恐者.得之忧饥.治之取手太阴阳明.血变而止.及取足太阴阳明.狂始发少卧.不饥自高贤也.自辩智也.自尊贵也.善骂詈.日夜不休.治之.取手阳明太阳太阴舌下少阴.视之.盛者.皆取之.不盛.释之也.狂言惊善笑.好歌乐妄行不休者得之.大恐治之.取手阳明太阳太阴.狂目妄见耳妄闻善呼者.少气之所生也.治之取手太阳太阴阳明足太阴头两 .狂者.多食善见鬼神.善笑.而不发于外者.得之有所大喜.治之.取足太阴太阳阳明.后取手太阴太阳阳明.狂而新发未应如此者.先取曲泉左右动脉及盛者.见血.有顷.巳不已.以法取之.灸骨二十壮.风逆HT .四肢肿.身漯漯.唏然时寒.饥则烦.饱则善变.取手太阴表里.足少阴阳明之经.肉清取荥骨清取井经也.厥逆为病也.足HT 清.胸若将裂.肠若将以刀切之.烦而不能食.脉大小皆涩.暖取足少阴.清取足阳明.清则补之.温则泻之.厥逆腹胀满.肠鸣.胸满不得息.取之下胸二肋咳而动手者.与背 以手按之立快者.是也.内闭不得溲.刺足少阴太阳与 上.以长针.气逆.则取其太阴阳明厥阴.甚取少阴阳明动者之经也.少气.身漯漯也.言吸吸也.骨 体重.懈惰不能动.补足少阴.短气.息短不属.动作气索.补足少阴.去血络也.

后半带叙厥逆.亦如前篇之带叙疽也.二篇乃纪事文中之极有声色有气焰者.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内经评文》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内经评文》书籍目录
  1. 癫狂《内经评文》
  2. 癫狂《丹溪手镜》
  3. 癫狂《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4. 癫狂《回春录》
  5. 癫狂《脉因证治》
  6. 癫狂《吴鞠通医案》
  7. 癫狂《针灸素难要旨》
  8. 癫狂《丹溪心法》
  9. 癫狂《保幼新编》
  10. 癫狂《证治汇补》
  11. 癫狂《针灸学》
  12. 癫狂《灵素节注类编》
  13. 癫狂(见鬼神)《女科折衷纂要》
  14. 癫狂《医经原旨》
  15. 癫狂(狂走 狂言)《针灸资生经》
  16. 癫狂《古今医案按》
  17. 癫狂病《黄帝内经·灵枢》
  18. 癫狂《万病回春》
  19. 癫狂部《本草易读》
  20. 癫狂《济阴纲目》
  21. 癫狂痴呆《景岳全书》
  22. 癫狂《古今医鉴》
  23. 癫狂候《诸病源候论》
  24. 癫狂《寿世保元》
  25. 癫狂惊痫《金匮翼》
  26. 癫狂《杂病广要》
  27. 癫狂类《察病指南》
  28. 癫狂《医学入门》
  29. 癫狂论治《类证治裁》
  30. 癫狂《医学传灯》
  31. 癫狂脉案《类证治裁》

《内经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