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第七十二

《内经评文》书籍目录

黄帝问于少师曰余尝闻人有阴阳.何谓阴人.何谓阳人.少师曰.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非徒一阴一阳而已也.而略言耳.口弗能遍明也.黄帝曰.愿略闻其意.有贤人圣人心.能备而行之乎.(谓今但愿闻其略将来有贤圣之人当能备而行之句拙而晦疑心字误)少师曰.盖有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凡五人者.其态不同.其筋骨气血各不等.黄帝曰.其不等者.可得闻乎.少师曰.太阴之人.贪而不仁.下齐湛湛.(自下以齐于众)好内而恶出.心和而不发.不务于时.动而后之.此太阴之人也.少阴之人.小贪而贼心见人有亡.常若有得.好伤好害.见人有荣.乃反愠怒.心疾而无恩.此少阴之人也.太阳之人.居处于于.好言大事.无能而虚说.志发于四野.举措罔顾是非.为事如常自用.事虽败而常无悔.此太阳之人也.少阳之人. 谛.好自贵.有小小官.则高自宜.好为外交.而不内附.此少阳之人也.阴阳和平之人.居处安静.无为惧惧.无为欣欣.婉然从物.或与不争.与时变化.尊则谦谦.谭而不治.是谓至治.古之善用针艾者.视人五态乃治之.盛者泻之.虚者补之.黄帝曰.治人之五态奈何.少师曰.太阴之人.多阴而无阳.其阴血浊.其卫气涩.阴阳不和.缓筋而浓皮.不之疾泻.不能移之.少阴之人.多阴少阳.小胃而大肠.六腑不调.其阳明脉小.而太阳脉大.必审调之.其血易脱.其气易败也.太阳之人.多阳而少阴.必谨调之.无脱其阴.而泻其阳.阳重脱者易狂.阴阳皆脱者暴死.不知人也.少阳之人.多阳少阴.经小而络大.血在中.而气外实阴而虚阳.独泻其络脉.则强气脱而疾.中气不足.病不起也.(强气即卫气也)阴阳和平之人.其阴阳之气和.血脉调.谨诊其阴阳.视其邪正.安容仪.审有余不足.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此所以调阴阳.别五态之人者也.黄帝曰.夫五态之人者.相与无故.卒然新会.未知其行也.何以别之.少师答曰.众人之属.不如五态之人者.故五五二十五人.而五态之人不与焉.五态之人.尤不合于众者也.黄帝曰.别五态之人奈何.少师曰.太阴之人.其状 然黑色.念然下意.临临然长大. 然未偻.此太阴之人也.少阴之人.其状清然窃然.固以阴贼.立而躁 .行而似伏.此少阴之人也.太阳之人.其状轩轩储储.反身折 .此太阳之人也.少阳之人.其状立则好仰.行则好摇.其两臂两肘.则常出于背.此少阳之人也.阴阳和平之人.其状委委然.随随然. 然.愉愉然.HT HT 然.豆豆然.众人皆曰君子.此阴阳和平之人也.(读阴阳二十五人篇行针篇及此篇知人之性情皆分于血气即圣贤所谓血气之性也)

布局与二十五人篇同.而篇幅较短.搏 尤觉有力.足供揣摩.先叙性情.后叙形态.有倒入之势.文阵与本脏亦相似.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内经评文》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内经评文》书籍目录
  1. 通天《内经评文》
  2. 通天《中医词典》
  3. 通天《针灸学》
  4. 通天《灵枢悬解》
  5. 通天散《目经大成》
  6. 通天《针灸大成》
  7. 通天再造散《冯氏锦囊秘录》
  8. 通天《黄帝内经·灵枢》
  9. 通天再造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10. 通俗序《女丹合编选注》
  11. 通瞳《中医词典》
  12. 通圣丸《外科传薪集》
  13. 通脱木《本草纲目》
  14. 通圣双行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15. 通脱木《本草乘雅半偈》
  16. 通圣散《仁术便览》
  17. 通无达地散《冯氏锦囊秘录》
  18. 通圣散《仁术便览》
  19. 通下《中医词典》
  20. 通圣散《冯氏锦囊秘录》
  21. 通宵乐《毓麟验方》
  22. 通声膏方《备急千金要方》
  23. 通泄《中医词典》
  24. 通声《普济方·针灸》
  25. 通泄(通腑泻热)《中医名词词典》
  26. 通神效《明目至宝》
  27. 通泄散《仁术便览》
  28. 通神散《仁术便览》
  29. 通玄集周天法《养生导引法》
  30. 通神散《妇人大全良方》
  31. 通玄指要赋《古今医统大全》

《内经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