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白散不可妄用论

《温病条辨》书籍目录

钱氏制泻白散,方用桑白皮地骨皮甘草粳米,治肺火皮肤蒸热,日晡尤甚,喘咳气急,面肿热郁肺逆等证。历来注此方者,只言其功,不知其弊,如李时珍以为泻肺诸方之准绳,虽明如王晋三、叶天士,犹率意用之。愚按此方治热病后与小儿痘后,外感已尽真气不得归元,咳嗽上气,身虚热者,甚良;若兼一毫外感,即不可用。如风寒、风温正盛之时,而用桑皮、地骨,或于别方中加桑皮,或加地骨,如油入面,锢结而不可解矣。考《金匮》金疮门中王不留行散,取用桑东南根白皮以引生气,烧灰存性以止血,仲景方后自注云∶小疮即粉之,大疮但服之,产后亦可服,如风寒,桑根勿取之。沈目南注云∶风寒表邪在经络,桑根下降,故勿取之。愚按∶桑白皮虽色白入肺,然桑得箕星之精,箕好风,风气通于肝,实肝经之本药也。且桑叶横纹最多而主络,故蚕食桑叶而成丝,丝,络象也,桑皮纯丝结成象筋,亦主络;肝主筋,主血,络亦主血,象筋与络者,必走肝,同类相从也。肝经下络阴器,如树根之蟠结于土中;桑根最为坚结,诗称∶“彻彼桑土”,《易》言∶“系于苞桑”是也。再按∶肾脉之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肺与肾为子母,金下生水。桑根之性,下达而坚结,由肺下走肝肾者也。内伤不妨用之,外感则引邪入肝肾之阴,而咳嗽永不愈矣。吾从妹八、九岁时,春日患伤风咳嗽,医用杏苏散加桑白皮,至今将五十岁,咳嗽永无愈期,年重一年,试思如不可治之嗽,当早死矣,如可治之嗽,何以至四十年不愈哉?亦可以知其故矣。遇见小儿久嗽不愈者,多因桑皮、地骨,凡服过桑皮、地骨而嗽不愈者,即不可治,伏陷之邪,无法使之上出也,至于地骨皮之不可用者,余因仲景先师风寒禁桑皮而悟入者也。盖凡树木之根,皆生地中,而独枸杞之根,名地骨者何?

盖拘杞之根,深入黄泉,无所终极,古又名之曰仙人杖,盖言凡人莫得而知其所终也。木本之入下最深者,未有如地骨者,故独异众根,而独得地骨之名。凡药有独异之形,独异之性,得独异之名者,必有独异之功能,亦必有独异之偏胜也。地骨入下最深,禀少阴水阴之气,主骨蒸之劳热,力能至骨,有风寒外感者,而可用之哉!或曰∶桑皮,地骨,良药也,子何畏之若是?余曰∶人参甘草,非良药耶?实证用人参,中满用甘草,外感用桑皮、地骨,同一弊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温病条辨》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温病条辨》书籍目录
  1. 泻白散不可妄用论《温病条辨》
  2. 泻白散《时方歌括》
  3. 泻白散方《临症验舌法》
  4. 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
  5. 泻白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6. 泻白散《医方论》
  7. 泻必用方《中医词典》
  8. 泻白散《明目至宝》
  9. 泻部《本草易读》
  10. 泻白散《外科理例》
  11. 泻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12. 泻白散《医方考》
  13. 泻儿《儒门事亲》
  14. 泻白散《目经大成》
  15. 泻而腹痛胀满《麻科活人全书》
  16. 泻白散《医述》
  17. 泻方《盘珠集胎产症治》
  18. 泻白散《冯氏锦囊秘录》
  19. 泻方补圆《中医词典》
  20. 泻白散《删补名医方论》
  21. 泻肺散《备急千金要方》
  22. 泻白散《医宗金鉴》
  23. 泻肺汤《备急千金要方》
  24. 泻白散《重订囊秘喉书》
  25. 泻肺汤《儒门事亲》
  26. 泻白散《时病论歌括新编》
  27. 泻肺药《明目至宝》
  28. 泻白《汤头歌诀》
  29. 泻肝《中医词典》
  30. 泻白《中医词典》
  31. 泻肝《明目至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