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治法
论外感初起 论内伤初起 论伤寒初起
天师曰∶先治者,宜先而先之也。人病发热,必须散其邪气,俟邪气速去,而后再扶其正气,则正气不为邪所伤。方用柴胡一钱,荆芥一钱,半夏一钱,黄芩一钱,甘草一钱,水煎服,则邪散而身凉。
盖四时不正之气,来犯人身,必然由皮毛而入营卫。今用柴胡、荆芥先散其皮毛之邪,邪既先散,安得入里;方中又有半夏以祛痰,使邪不得挟痰以作崇,又有黄芩,使不得挟火以作殃;况又有甘草,调和药味以和中。邪气先散,而正气又不相伤,此先治之妙也。一症一方,亦可类推。
张公曰∶先治法最妙,无奈世人不肯先服药何,所以邪由皮毛而入营卫,由营卫而入脏腑也。倘先用此方,又何至传经深入哉。先治法甚多,不能尽,再传二方,触类旁通。无非先治之法。一方用柴胡一钱,当归一钱,白芍二钱,甘草、陈皮各一钱,天花粉二钱,栀子一钱,水煎服。(〔批〕内伤散邪汤,神妙。)此方凡肝脉郁者,用一剂即快,不必专是外感也,治内伤初起者神效。又一方用柴胡一钱,白芍一钱,茯苓一钱,甘草一钱,当归二钱,麻黄一钱,桂枝一钱,陈皮五分,水煎服。(〔批〕外感祛邪汤。)
此方专治伤寒初起者神效。乘其尚未传经,可从补正之中,兼用祛邪之品,而热散之也。盖初起之邪,尚不敢与正气相敌,故一补正气、而邪气自消。及一传经,则正气遁入于脏腑、不敢与邪相争,愈补而愈不敢出也,故一传经,则万万不可用补药。今乘其初起之时,亟用补剂而加之祛邪之品,用桂枝以热散,用麻黄以祛寒,寒热相攻,邪难内入,而又有正气之健助,所以一剂而尽愈也。先治之法,二方最妙,幸留意而善用之。
华君曰∶予未闻师传也。
雷公曰∶天下最难治者,莫过于伤寒,然得其法,治之又甚易,张仲景论之详矣。今又增一法,以治伤寒初起之病,攻补兼施,实有卓见,惜世人未知其论耳。其方可试,无不神效。然而人见白术、当归之多用,疑于太补,不知伤寒初起,何畏于补。鄙意尚可加入人参一钱,乘其邪未深入,补正以逐邪,则邪易走也,又何疑于术、归之用哉。(〔批〕天师曰∶此予方也。但三日内可加参,三日外者,不可轻用也。)
(治外感初起,用小柴胡汤,人参、姜、枣加荆芥。按小柴胡原治伤寒少阳经主药,此经半表半里,寒邪渐逼,而稍稍成热,故用之,亦非外感初起。须知内有湿热之人,而兼外感者,用之则宜。其脉左右两寸关俱弦洪者为准。李子永识。)

- 先治法《石室秘录》
- 先哲治验《原机启微》
- 纤毛虫《人体寄生虫学》
- 先哲名言《顾松园医镜》
- 纤溶抑制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先哲格言《医门法律》
- 纤维《组织学与胚胎学》
- 先兆子痫和子痫《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纤维蛋白溶解《生理学》
- 先兆子痫和子痫《急诊医学》
- 纤维蛋白溶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先兆子痫《中医词典》
- 纤维蛋白溶解机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先兆证在疾病预测学中的重要意义《中医疾病预测》
- 纤维蛋白溶解药《药理学》
- 先兆流产《中医词典》
-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先兆及阻截治疗《中医疾病预测》
- 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先兆及阻截治疗《中医疾病预测》
- 纤维腹腔镜检查《物理诊断学》
- 先兆及阻截治疗《中医疾病预测》
- 纤维喉镜检查法《耳鼻咽喉外科学》
- 先兆及阻截治疗《中医疾病预测》
- 纤维肌痛综合征《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先兆及阻截治疗《中医疾病预测》
- 纤维结肠镜检查《物理诊断学》
- 先兆及阻截治疗《中医疾病预测》
- 纤维结肠镜检查《家庭医学百科-家庭护理篇》
- 先兆及反应治疗《中医疾病预测》
- 纤维瘤《临床激光治疗学》
《石室秘录》
- 作者:陈士铎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序一
- 序二
- 序三
- 序四
- 卷一(礼集)
- 卷二(乐集)
- 卷三(射集)
- 王治法
- 霸治法
- 倒治法
- 缚治法
- 肥治法
- 瘦治法
- 摩治法
- 浴治法
- 达治法
- 发治法
- 夺治法
- 深治法
- 浅治法
- 长治法
- 短治法
- 日治法
- 夜治法
- 气治法
- 血治法
- 脏治法
- 腑治法
- 常治法
- 变治法
- 初治法
- 终治法
- 专治法
- 分治法
- 同治法
- 异治法
- 劳治法
- 逸治法
- 吸治法
- 引治法
- 单治法
- 双治法
- 立治法
- 卧治法
- 饥治法
- 饱治法
- 卷四(御集)
- 富治法
- 贫治法
- 产前治法
- 产后治法
- 老治法
- 少治法
- 东南治法
- 西北治法
- 皮毛治法
- 肌肤治法
- 筋脉治法
- 温治法
- 清治法
- 收治法
- 散治法
- 软治法
- 坚治法
- 抑治法
- 扬治法
- 痰治法
- 火治法
- 静治法
- 动治法
- 春夏治法
- 秋冬治法
- 奇治法
- 平治法
- 奇治法
- 偶治法
- 形治法
- 气治法
- 暗治法
- 明治法
- 卷五(书集)
- 久治法
- 暂治法
- 远治法
- 近治法
- 轻治法
- 重治法
- 瘟疫治法
- 瘴疠治法
- 得治法
- 失治法
- 意治法
- 神治法
- 伤寒相舌秘法
- 岐天师儿科治法
- 诸真人传授儿科
- 张真人传痘疹门
- 钱真人传痘疮神方
- 岐天师传治回毒方
- 岐天师又传治回毒岁久不愈方
- 岐真人传儿科秘法
- 长沙张真人传治小儿感冒风寒方
- 儿科
- 卷六(数集)
-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