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治法
论虚火沸腾 论厥逆
天师曰∶引治者,病在下而上引之,病在上而下引之也。如人虚火沸腾于咽喉口齿间,用寒凉之药,入口稍快,少顷又甚,又用寒凉,腹泻肚痛,而上热益炽。欲用热药凉饮,而病患不信,不肯轻治,乃用外治之法引之而愈。方用附子一个,为末,米醋调成膏药,贴在涌泉穴上。少顷,火气衰,又少顷而热止退,变成冰凉世界,然后六味地黄丸汤,大剂与之,则火不再沸腾矣。盖此火乃雷火也,见水则愈酷烈。子不见雷霆之震,浓阴大雨之时,愈加震动,惊天轰地,更作威势,一见太阳当空,则雨歇声消,寂然不闻矣。
又不见冬令之天地耶,严寒霜雪,冰冻郊原,雨雪霏霏,阴风惨厉,此天气下行,而地气反上,盖下热则上自寒也。又不见夏日之天地乎,酷日炎蒸,蕴隆火热,烁木焚林,燔汤沸水,天气上升,地气下降,此上热而下寒也。人身虚火,亦犹是也。今既火腾于上,则下体冰冷。今以附子大热之药,涌泉引之者,盖涌泉虽是水穴,水之中实有火气存焉,火性炎上,而穴中正寒,忽然得火,则水自沸温,水温则火自降,同气相求,必归于窟宅之中矣。火既归于窟宅,又何至沸腾于天上哉,此咽喉口齿忽然消亡,有不知其然而然之妙。此引治之巧,又当知之者。
张公曰∶引治尚有一法,汝备志之。如人病厥逆之症,不敢用药以治之者,用吴茱萸一两,为末,以面半两,用水调成浓糊一般,以布如钟大摊成膏,纸浓半分,贴在涌泉穴内,则手足不逆矣。况上热下寒之症,皆可用此法而引之。亦引火归元之法也。
华君曰∶亦未传。
- 引治法《石室秘录》
- 引针《中医词典》
- 引种《痧疹辑要》
- 引言《专治麻痧初编》
- 吲哚洛尔《药理学》
- 引言《临床营养学》
- 吲哚美辛《药理学》
- 引言《临床营养学》
- 饮《中医名词词典》
- 引言《临床营养学》
- 饮《中医词典》
- 引言《临床营养学》
- 饮《续名医类案》
- 引言《临床营养学》
- 饮《医述》
- 引言《临床营养学》
- 饮《药征续编》
- 引物引物设计《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饮瘥《中医词典》
- 引物的量《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饮当去水温补转剧论《儒门事亲》
- 引痰法《厘正按摩要术》
- 饮方二首《外台秘要》
- 引痰法《中医词典》
- 饮后即便《中医词典》
- 引水上天河《中医词典》
- 饮家《中医名词词典》
- 引手《中医词典》
- 饮家《中医词典》
- 引神归舍丹《是斋百一选方》
- 饮酒《预防医学》
《石室秘录》
- 作者:陈士铎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序一
- 序二
- 序三
- 序四
- 卷一(礼集)
- 卷二(乐集)
- 卷三(射集)
- 王治法
- 霸治法
- 倒治法
- 缚治法
- 肥治法
- 瘦治法
- 摩治法
- 浴治法
- 达治法
- 发治法
- 夺治法
- 深治法
- 浅治法
- 长治法
- 短治法
- 日治法
- 夜治法
- 气治法
- 血治法
- 脏治法
- 腑治法
- 常治法
- 变治法
- 初治法
- 终治法
- 专治法
- 分治法
- 同治法
- 异治法
- 劳治法
- 逸治法
- 吸治法
- 引治法
- 单治法
- 双治法
- 立治法
- 卧治法
- 饥治法
- 饱治法
- 卷四(御集)
- 富治法
- 贫治法
- 产前治法
- 产后治法
- 老治法
- 少治法
- 东南治法
- 西北治法
- 皮毛治法
- 肌肤治法
- 筋脉治法
- 温治法
- 清治法
- 收治法
- 散治法
- 软治法
- 坚治法
- 抑治法
- 扬治法
- 痰治法
- 火治法
- 静治法
- 动治法
- 春夏治法
- 秋冬治法
- 奇治法
- 平治法
- 奇治法
- 偶治法
- 形治法
- 气治法
- 暗治法
- 明治法
- 卷五(书集)
- 久治法
- 暂治法
- 远治法
- 近治法
- 轻治法
- 重治法
- 瘟疫治法
- 瘴疠治法
- 得治法
- 失治法
- 意治法
- 神治法
- 伤寒相舌秘法
- 岐天师儿科治法
- 诸真人传授儿科
- 张真人传痘疹门
- 钱真人传痘疮神方
- 岐天师传治回毒方
- 岐天师又传治回毒岁久不愈方
- 岐真人传儿科秘法
- 长沙张真人传治小儿感冒风寒方
- 儿科
- 卷六(数集)
-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