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治法
论治气不顺 论治上焦之痰 论中风不语
天师曰∶小治法者,乃上焦之病也。病既在上焦,若大其剂,则势下行,反为不美。如胸膈不利,或痰盛闭塞,或一时中风不语,皆当以小剂治之。小剂方甚多,举三,四之病,可悟其余。譬如胸膈不利,此气不顺也,可用苏叶一钱,半夏一钱,甘草一钱,桔梗一钱,百部五分治之。(〔批〕顺气汤。)一剂快然无碍矣。如痰盛闭塞作痛者,乃痰在上焦也,用天花粉一钱,甘草一钱,柴胡一钱,陈皮五分,半夏一钱,苏子一钱治之。(〔批〕化痰饮。)或用瓜蒂七个,或用皂角一个,以水煎汤吐之,皆小治之法也。或中风不语者,亦用瓜蒂散、皂角汤探吐之。然必看其真正中风,始用二方吐之,否则,万万不可轻用。真正中风,平日自然壮盛,能御风寒,不畏寒热之人;既中之后,双目突出,手足乱舞,痰色黄,结成块,大小便闭塞不通者是。若安静,平日人衰弱,临症之时,气息如无,大小便自遗,手撒眼闭,浮肿,作水鸡声,不十分响者,乃气虚也,切不可与瓜蒂、皂角二汤。当与前三生饮,加人参一两治之。
张公曰∶人以为轻病也,不十分留心,谁知大病成于小病乎。小病而斟酌尽善,又何大病之生也。岐天师忽用大剂以治大病,忽用小剂以治小病,如神龙变化,不可测度,真圣化神兼而立方也。
华君曰∶不必谈,亦无可谈。

- 小治法《石室秘录》
- 小趾次趾《中医词典》
- 小中《中医词典》
- 小枳实《药性切用》
- 小中风《中医词典》
- 小指爪纹《中医词典》
- 小肿咳逆上气方三首《外台秘要》
- 小指尖《中医词典》
- 小周天《中医词典》
- 小指次指《中医词典》
- 小朱散《苏沈良方》
- 小指《中医词典》
- 小朱砂丸《博济方》
- 小镇心丸《备急千金要方》
- 小朱砂丸(出《博济方》)《苏沈良方》
- 小镇心散《备急千金要方》
- 小竹《中医词典》
- 小针解第三(法人)《内经评文》
- 小竹沥汤《备急千金要方》
- 小针解《灵枢悬解》
- 小竹沥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小针解《黄帝内经·灵枢》
- 小煮香汤《是斋百一选方》
- 小针《中医词典》
- 小驻车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小泽兰丸《备急千金要方》
- 小炷灸《中医词典》
- 小泽兰《雷公炮炙论》
- 小眦《中医词典》
- 小圆肌损伤《中医伤科按摩学》
- 小眦赤《中医词典》
《石室秘录》
- 作者:陈士铎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序一
- 序二
- 序三
- 序四
- 卷一(礼集)
- 卷二(乐集)
- 卷三(射集)
- 王治法
- 霸治法
- 倒治法
- 缚治法
- 肥治法
- 瘦治法
- 摩治法
- 浴治法
- 达治法
- 发治法
- 夺治法
- 深治法
- 浅治法
- 长治法
- 短治法
- 日治法
- 夜治法
- 气治法
- 血治法
- 脏治法
- 腑治法
- 常治法
- 变治法
- 初治法
- 终治法
- 专治法
- 分治法
- 同治法
- 异治法
- 劳治法
- 逸治法
- 吸治法
- 引治法
- 单治法
- 双治法
- 立治法
- 卧治法
- 饥治法
- 饱治法
- 卷四(御集)
- 富治法
- 贫治法
- 产前治法
- 产后治法
- 老治法
- 少治法
- 东南治法
- 西北治法
- 皮毛治法
- 肌肤治法
- 筋脉治法
- 温治法
- 清治法
- 收治法
- 散治法
- 软治法
- 坚治法
- 抑治法
- 扬治法
- 痰治法
- 火治法
- 静治法
- 动治法
- 春夏治法
- 秋冬治法
- 奇治法
- 平治法
- 奇治法
- 偶治法
- 形治法
- 气治法
- 暗治法
- 明治法
- 卷五(书集)
- 久治法
- 暂治法
- 远治法
- 近治法
- 轻治法
- 重治法
- 瘟疫治法
- 瘴疠治法
- 得治法
- 失治法
- 意治法
- 神治法
- 伤寒相舌秘法
- 岐天师儿科治法
- 诸真人传授儿科
- 张真人传痘疹门
- 钱真人传痘疮神方
- 岐天师传治回毒方
- 岐天师又传治回毒岁久不愈方
- 岐真人传儿科秘法
- 长沙张真人传治小儿感冒风寒方
- 儿科
- 卷六(数集)
-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