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治法
论双味治病
天师曰∶偶治者,方中不能一味奏功,乃用二味兼而治之也。如吐血用当归、黄 之类∶中寒用附子、人参之类;中热用元参、麦冬之类是也。夫吐血则必血虚,用当归一味以补血足矣,何以又佐之黄也。盖血乃有形之物,不能速生,必得气旺以生血,故必用黄 以补其气也。夫中寒之症,阴寒逼人,阳气外越,祛寒用附子足矣,必加之人参者何也。盖元阳既不归合,则一线之气在若存若亡之间,不急补其气,则元阳出走而不返矣,故必兼用人参,以挽回于绝续之顷也。夫中热之症,上焦火气弥漫,不用降火之品,何能救焚,似乎用元参以退其浮游之火足矣,何以加入麦冬。盖胃火沸腾,则肺金自燥,胃口自救不暇,又何以取给以分润肺金之气,故必用麦冬以润之,则肺足以自养,不藉胃土之奉膳,则胃土足以自资,而火自然可息。此皆偶治之妙法,谁能知奥耶。
举三方可通其余,至于三之四之,至于十之外。均可于偶方之法广悟也。

- 偶治法《石室秘录》
- 偶有所遇厥疾获瘳记《儒门事亲》
- 藕《雷公炮制药性解》
- 偶因他患后生翳《明目至宝》
- 藕《药笼小品》
- 偶经取穴《中医词典》
- 藕《饮膳正要》
- 偶方《中医词典》
- 藕《本草备要》
- 偶方《中医名词词典》
- 藕《饮食须知》
- 偶刺《中医词典》
- 藕《医学入门》
- 偶刺《中医名词词典》
- 藕《本草从新》
- 偶被物撞破外障《秘传眼科龙木论》
- 藕《得配本草》
- 呕汁《中医词典》
- 藕《本草分经》
- 呕证吐乳证第六十问《婴童百问》
- 藕(《神农本草经》)《中医饮食营养学》
- 呕证《医学摘粹》
- 藕、鸡头实《本草思辨录》
- 呕证《医宗金鉴》
- 藕〈寒〉《食疗本草》
- 呕血候《诸病源候论》
- 藕包《中医词典》
- 呕血的急救《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 藕包毒《中医词典》
- 呕血辨病《常见病自测》
- 藕粉糕《保健药膳》
《石室秘录》
- 作者:陈士铎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序一
- 序二
- 序三
- 序四
- 卷一(礼集)
- 卷二(乐集)
- 卷三(射集)
- 王治法
- 霸治法
- 倒治法
- 缚治法
- 肥治法
- 瘦治法
- 摩治法
- 浴治法
- 达治法
- 发治法
- 夺治法
- 深治法
- 浅治法
- 长治法
- 短治法
- 日治法
- 夜治法
- 气治法
- 血治法
- 脏治法
- 腑治法
- 常治法
- 变治法
- 初治法
- 终治法
- 专治法
- 分治法
- 同治法
- 异治法
- 劳治法
- 逸治法
- 吸治法
- 引治法
- 单治法
- 双治法
- 立治法
- 卧治法
- 饥治法
- 饱治法
- 卷四(御集)
- 富治法
- 贫治法
- 产前治法
- 产后治法
- 老治法
- 少治法
- 东南治法
- 西北治法
- 皮毛治法
- 肌肤治法
- 筋脉治法
- 温治法
- 清治法
- 收治法
- 散治法
- 软治法
- 坚治法
- 抑治法
- 扬治法
- 痰治法
- 火治法
- 静治法
- 动治法
- 春夏治法
- 秋冬治法
- 奇治法
- 平治法
- 奇治法
- 偶治法
- 形治法
- 气治法
- 暗治法
- 明治法
- 卷五(书集)
- 久治法
- 暂治法
- 远治法
- 近治法
- 轻治法
- 重治法
- 瘟疫治法
- 瘴疠治法
- 得治法
- 失治法
- 意治法
- 神治法
- 伤寒相舌秘法
- 岐天师儿科治法
- 诸真人传授儿科
- 张真人传痘疹门
- 钱真人传痘疮神方
- 岐天师传治回毒方
- 岐天师又传治回毒岁久不愈方
- 岐真人传儿科秘法
- 长沙张真人传治小儿感冒风寒方
- 儿科
- 卷六(数集)
- 跋